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历史穿越 > 大明第一贪官 > 大明第一贪官 第175节

大明第一贪官 第175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但紧接着他又觉得可能了,因为他想到了一个看起来更不像武人的人。
    那个人便是《孙膑兵法》的著作者孙膑!
    孙斌一个被挖去膝盖骨的人,不也照样指挥千军万马?
    冲锋陷阵的先锋大将军,一定要是武力高强的人,就像是号称常十万的无敌大将常遇春。
    但坐镇中军运筹帷幄的元帅,可就不一定非要武力高强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内心深处,又变得矛盾了起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叶青并没有造反的心思,依旧是那个做到了‘富民强军又肥己’的一方父母。
    一个能三者兼顾的奇才,真的这场仗打完之后,就要不论胜败都弄死?
    说句实在话,他朱元璋舍不得!
    在他看来,如果把叶青的才华用好了,那就是‘富大明百姓,强大明军队,肥大明朝廷’三不误。
    可这样的人也是一把双刃剑啊!
    如果让他这么发展下去,难保他不会学安禄山!
    安禄山虽然勇武,却远不及叶青之才,可即便是如此,大唐都费了老半天力才得以平定安史之乱。
    想到安史之乱,朱元璋又不禁扪心自问了起来。
    “如果让他叶青身居高位,他叶青再来个叶青之乱,咱的大明平定得了吗?”
    “......”
    朱元璋不想去思考这个答案,因为即使再怎么思考,也只有一个答案。
    在他看来,这场仗打完之后,叶青还能暂时不死的唯一出路,那就是从帅座上滚下来,当好自己的战时军需官!
    也就在朱元璋暗自思考之时,门外突然就传来了马皇后的声音。
    “既然四位将军如此认为,那叶大人一定在统兵方面,也有不错的造诣。”
    “现在大敌当前,叶大人统兵也并无不可,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什么事情都要因时制宜才对。”
    “老爷,你觉得我说得对吗?”
    所有人的眼里,
    马皇后径直向朱元璋走来的同时,沈婉儿也带领府里的丫鬟,人手一个托盘,端着茶壶和茶杯走来。
    她们自觉地的把茶杯,放在每一位身披甲胄的将领边上,然后就退了出去。
    唯有马皇后还在那里,面带三分微笑!
    四位将军看着眼前这位风韵依旧的中年女子,第一个想法并不是轰出去。
    如果换一个女人,他们绝对会轰出去。
    如果是在军营,端茶倒水的都不能是女人,可雁门县的作战指挥室在县衙,那就特殊对待了。
    可也绝对不能端茶倒水之后还不走,还要置喙军国大事啊!
    可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的,面对这个置喙军国大事的女人,却并没有轰出去的冲动。
    不仅如此,还跟着附和了起来,甚至还说这郭将军太过古板,还不如一个妇道人家开明。
    除了这样的言论,还有人说了这么一句‘也不知道叶大人哪里找来的参将,要不是看叶大人面上,早骂他了’。
    朱元璋听到了这句话,也知道自己再反对的话,他连这参将都当不下去了。
    按理说,他该高兴才对,把他轰出去了之后,他就可以回应天了。
    可现在他不想回去了,他就要在这里,看看他叶青的军事造诣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是不是真就厉害到他朱元璋都害怕的地步?
    如果真就厉害到他朱元璋都害怕的地步了,那他就是再舍不得也得动刀子!
    “嗯!”
    朱元璋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马皇后见朱元璋首肯之后,这才笑着向叶青而去。
    只是叶青看着这张三分微笑,让人怎么也讨厌不起来的脸,却是恨得想跺脚。
    但他也只是严肃问道:“郭夫人,你不是在账房帮婉儿吗?”
    “天气热,给将军们沏一壶凉茶,顺便的事情。”
    叶青只是点了点头,确实没什么可批评的。
    而他却不知,马皇后的这一壶茶,可真不是顺便的事情。
    她只是想借着这一壶茶,来看看她家重八再披战甲变成朱大帅之后,是何等英雄之姿,叶大人以及其他将领又是何等的佩服之至。
    她家重八受了那么久的气,也该扬眉吐气一回了!
    可万万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一副场景!
    将军们对朱元璋说的那些话,她在门外就听得一清二楚,紧接着她就向沈婉儿求证此事。
    可沈婉儿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只告诉她说,四位将军对他们叶大人很是尊重,一有空就会来请教问题!
    马皇后何等的聪明,她听到这么一个回答,也就不需要其他的回答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回答,她才直接走进来说了这么一嘴。
    但她也并不准备只说这一嘴,她还想给叶青提一个建议,一个既可以让他继续统兵,又可以不触碰她家重八底线的建议。
    “叶大人,我有一个建议,又可以让你坐在这里统兵,又不会开文官掌兵的头。”
    说着,她又笑着客气道:“之前我在外面就听到了一些事情,叶大人说得对,文官统兵也有千古佳话,但总的来说,也确实是祸国殃民居多!”
    “这个头,在名义上是不能开的。”
    “叶大人可以效仿诸葛孔明,担任军师,其实也就是换个称呼的主将。”
    “.......”
    马皇后继续着她八面玲珑的口才,不仅说得毛骧等人在点头,就连跟叶青混的四位将军也跟着点起了头。
    哪怕是朱元璋,也觉得有了三分道理。
    既然‘敌我双方’都觉得有道理,叶青也就答应了这个提议!
    其实叶青也不是被这郭夫人说服的,只是因为他看到郭老爷也跟着点头了而已。
    目标人物都点头了,他还计较那么多干嘛?
    只要不耽误他统兵御敌就行!
    只要能让这身为朱元璋耳目的郭老爷,见证他统兵指战的本事就行!
    只要不耽误坐实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之罪就行!
    片刻之后,身为战时文书纪要的吴用,就提笔记录道:“洪武六年,雁门防守战,主将为雁门左卫指挥使李胜,军师为雁门县知县叶青,临时参将为当过陛下亲兵的富商郭瑞......”
    与此同时,
    叶青也以军师之名,拆开了写有【兵部军令】四个字的信封!......
    第183章:朱元璋必须认账的升官承诺书,叶大人倍感受挫!
    也就在叶青拆开信封,并拉开兵部制式折子之时,
    在场的所有人,虽然依旧身处于各自的位置各司其职,但也都把注意力集中了过来。
    当然,朱元璋这期待的目光,只是为了合群而装出来的。
    作为让叶青的建议变成国家北伐战略的背后操纵者,他就算不看这三个信封的内容,也能知道个大概意思。
    但他现在可不是朱元璋,他是这里的参将郭瑞,必须要合群才是。
    兵部军令内容:“朝廷已采纳雁门知县叶青之提议,徐达大将军不驰援雁门,直出开平卫,从关外折返雁门,包抄北元大军后方。”
    “故,行军日程,延后十五天,于洪武六年十一月一日抵达雁门关外,特令雁门驻军四卫,务必坚守至十一月二日晨时。”
    “当日晨时之前破城,四卫指挥使死罪,属下各将依律追责!”
    “当日晨时之后破城,四卫指挥使功臣,连带属下各将,论功行赏!”
    “此令,大明兵部!”
    叶青看着这个军令内容,是欣慰又火大。
    欣慰的是朱元璋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古板,竟然真的采纳了他的提议。
    如此一来,他打败精诚团结的北元,打得北元彻底低头,并寻回传国玉玺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了。
    兵部给他们的军令,绝对不会有徐达和他们一起两面夹击,灭了三十万北元大军之后,还要乘胜追击到哈拉和林的内容。
    这不是他们这些边关驻军该知道的事情!
    可即便是不写这些内容,也足以证明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全部建议,如若不然,也用不着让徐达去走半个月的冤枉路。
    如果不是为了传国玉玺,朱元璋不会舍得这么多的本钱。
    当然了,就算徐达追击到哈拉和林,能否找回传国玉玺,也还得靠运气。
    即便是他叶青,也只有传国玉玺曾被蒙元权相伯颜购得这一条线索,蒙元败退之时,是否带走了传国玉玺,也没有人知道。
    只是按照一般逻辑来看,他们败退之时,一定会带走传国玉玺。
    叶青之所以那么希望找回传国玉玺,也只是希望他回家之后,还能以游客的身份,在博物馆看到这一华夏国宝!
    而他火大的原因,却是徐达这人有点不听话!
    他在信中说了好几次,一定不要在朝堂之上把他叶青卖了,就当是他徐达想出来的主意。
    他是真的不想在朱元璋面前出风头,他只想在不祸国殃民的情况下招惹他,然后顺利早日回家!
    可万万没想到,这徐达的人品如此之好,白送他军功他都不要!
    现在好了,一旦打赢还顺利找回传国玉玺的话,他叶青就是第一首功!
    想到这里,叶青的心都凉了半截!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