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综穿] 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 第58章

第58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没别的,一些&zwnj;之前&zwnj;还是年羹尧舔狗的边疆重&zwnj;臣们,突然开&zwnj;始上折子参年羹尧了。
    要&zwnj;知道,在这之前&zwnj;,虽然也有人参过年羹尧,但是都是凤毛麟角,而&zwnj;且皇帝每次都会大加驳斥,将参奏之人贬官。
    但是这次却不同,这次参奏的,一来就是好几个,而&zwnj;且还各个都是重&zwnj;臣,这里面有湖广总督杨宗仁,直隶总督李维钧和安徽巡抚李成&zwnj;龙等。
    要&zwnj;知道,李维钧可是年羹尧一手举荐上来的死忠年党,而&zwnj;李成&zwnj;龙更&zwnj;与年家有通家之好,是世交,这几人都开&zwnj;始上折子参奏,一时间大家都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味。
    除了这些&zwnj;,其中关键的还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对于这些&zwnj;奏折,采取的做法是留中不发,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这下子,大家都明白皇帝的意思了,既然不反驳,那就是同意啊!看起来皇帝终于对年羹尧有不满之意了。
    一下子,参奏年羹尧的折子便如同雪花一样从&zwnj;四面八方涌了上来。
    不仅是地方督抚开&zwnj;始参奏,京中的京官们也没放弃这个机会,都开&zwnj;始上书参奏。
    雍正皇帝还私底下问了一回隆科多的意思:&ldquo;这几日经常有人参奏年羹尧,舅舅你却没有动静,不知你对此事&zwnj;有何看法啊?&rdquo;
    隆科多不敢怠慢立刻道:&ldquo;臣对于年羹尧行为的不当之处,在之前&zwnj;在给皇上的折子里已经说了许多了,至于其他,臣不在地方,也不知就里,便也不敢再多言,只是如今这许多参奏,若是为真,可见年羹尧的确罪该万死。&rdquo;
    皇帝见他如此,也只是叹息了一声:&ldquo;舅舅果真是忠直之士,不愿意落井下石。&rdquo;
    隆科多却突然变色道:&ldquo;臣不敢,若是臣能探知年羹尧的其他罪行,也不敢在皇上面前&zwnj;隐瞒。&rdquo;
    皇帝见他如此,却只是笑了笑:&ldquo;舅舅的心&zwnj;意朕明白。&rdquo;
    虽然他这么说,隆科多心&zwnj;里还是有些&zwnj;犯嘀咕,回去之后,就把之前&zwnj;自己知道的那些&zwnj;年羹尧的所作所为事&zwnj;情都写了一道折子,又请求皇帝严惩,然后呈了上去。
    他现&zwnj;在算是想明白了,有时候你为人臣子的,还是不要&zwnj;太过特立独行为好。
    -----------------------
    作者有话说:1《年羹尧满汉奏折译编》 对不起,今天家里事情很多,现在才腾出时间写文,明天会早点更新的。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9章 飘摇
    隆科多在雍正&zwnj;一朝的大臣中, 地位还是很重的,大家伙儿一看他也上书了,许多还在中立摇摆的大臣们也跟着一起上书。
    毕竟隆科多可是皇帝的心腹啊, 他都有动静了,看起来这真是皇帝自己的意思啊。
    而&zwnj;皇帝也仿佛很满意这种情形, 只是目前的这个&zwnj;情形,还是不太够, 需要&zwnj;有更多的东西出&zwnj;现。
    朝廷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是年还是得过。
    腊月二十, 朝廷封印放假, 大臣们可以回&zwnj;家过年了。
    隆科多很开心,毕竟谁不想放假呢。
    只是他这个&zwnj;兼任的步军统领,即便放假, 但是京里头的动静还是得盯着,毕竟这可是关乎皇帝安危的大事儿。
    因此他的那些监察百官的属下们, 还是得每日过来给他回&zwnj;话。
    这一日有人过来告诉他,九贝子府上的奴才不讲规矩,肆意骚扰老&zwnj;百姓, 把人家过年买的东西给抢了,还看上了人家的闺女, 想要&zwnj;霸占。
    隆科多一听这话,火气就非常大, 眉头皱的死紧:&ldquo;真是胡作非为&zwnj;!&rdquo;
    回&zwnj;话的下属也很有眼色,知&zwnj;道这位上官嫉恶如仇,立刻道:&ldquo;当时属下见&zwnj;着他如此行事,便招呼了许多人过去看热闹,那人见&zwnj;人多, 便也不敢再纠缠,跑了,至于那对父女的损失,属下也让人给了他们几两银子。&rdquo;
    隆科多神色这才和缓了许多:&ldquo;你做的很好,待会儿出&zwnj;去领赏。&rdquo;
    下属面上一喜,立刻行礼谢恩。
    等&zwnj;到下属离开之后,隆科多却开始思索,这个&zwnj;事儿要&zwnj;不要&zwnj;告诉皇帝。
    皇帝现在很明显是在找廉亲王一党人的茬,这个&zwnj;消息报上去,皇帝一定会借题发挥。
    九贝子也一定会遭到惩罚,但是惩罚的力度应该不会太大,毕竟只是家里的奴才做错了事儿,九贝子这个&zwnj;主子也就是个&zwnj;管教不力之罪。
    想到这儿,隆科多也就没啥心理包袱了,决定明日入宫禀报的时候,把这事儿还是给皇帝说了吧,也让九贝子吃点教训。
    隆科多第二日入宫,将这事儿给皇帝说了一遍,皇帝听完也果然&zwnj;很生气,立刻道:&ldquo;老&zwnj;九现在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家里的奴才都敢做出&zwnj;如此欺男霸女的恶事来!&rdquo;
    隆科多眼观鼻鼻观心老&zwnj;神在在,这些王公贵族甚至他们家里的奴才,又&zwnj;有哪个&zwnj;是干干净净的白&zwnj;莲花呢?
    但是这话却不好说,隆科多只能老&zwnj;实&zwnj;闭嘴听着。
    皇帝肆意将九贝子辱骂了一顿之后,就令隆科多写了一封谕旨,让都统楚宗前往九贝子府上,对九贝子加以约束。
    看皇帝下了令,隆科多也不含糊,转头写好了一封谕旨,然&zwnj;后楚宗也被人传了进来,他拿了谕旨,就出&zwnj;去办事儿了。
    这边九贝子的事儿办妥当了,皇帝又&zwnj;将一封折子递给隆科多。
    隆科多不知&zwnj;就里,接过来看了一下,发现是陕西巡抚胡斯恒弹劾他的一个&zwnj;下属,陕西驿道金南瑛。
    按说一个&zwnj;巡抚弹劾一个&zwnj;道台,也算不上什么&zwnj;大事儿,皇帝给他看这个&zwnj;做什么&zwnj;,但是很快隆科多又&zwnj;意识到此事不简单。
    胡斯恒此人他有印象,胡斯恒的父亲胡献徵是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的好友,胡家和年家仿佛也称得上是世交。
    而&zwnj;这个&zwnj;金南瑛,若是他没有记错,应当是怡亲王保举过的官员。
    隆科多一想到这个&zwnj;,一下子冷汗涔涔,这个&zwnj;年羹尧,这回&zwnj;可算是得罪错人了,他难道以为&zwnj;这次针对他的事情,是怡亲王罗织出&zwnj;来的不成?
    还是说,这个&zwnj;胡斯恒真的只是单纯的参奏金南瑛?
    隆科多想不明白&zwnj;,他仔细整理了一下思绪,轻声道:&ldquo;此事臣实&zwnj;在是有些糊涂。&rdquo;
    皇帝却只是冷哼一声:&ldquo;不必糊涂,这个&zwnj;胡斯恒是年羹尧的人,他在此时参奏怡亲王保举的人,不过是妄参罢了。&rdquo;
    见&zwnj;着皇帝都定了性了,隆科多也就不多话了,只能低声道:&ldquo;若是如此,这年羹尧果然&zwnj;大胆。&rdquo;
    皇帝见&zwnj;着隆科多附和,心里也松了口气,笑着道:&ldquo;他本&zwnj;就是个&zwnj;狂妄至极的人,朕如此宠信他,他却又&zwnj;如此辜负朕对他的宠信,真真是可恨!&rdquo;
    皇帝说起这事儿,面上还忍不住闪过一丝愤恨。
    隆科多见&zwnj;此也不再多言,皇帝此时只怕已经是下定了要&zwnj;处置年羹尧的决心,自己又&zwnj;何必多嘴呢?
    **
    最后事情的发展果然&zwnj;如同隆科多预料的一样,正&zwnj;月二十日,朝廷刚开了印,就在第一次大朝会上,皇帝便当堂批评了这次的参奏,并且还把矛头直指年羹尧,认为&zwnj;这是他指使的,还把此次的事件交给吏部议处。
    吏部能怎么&zwnj;议处呢,皇帝调子都定了,议出来的也肯定都是偏向金南瑛的。
    而&zwnj;皇帝这一公开表态,也算是摆清了车马要&zwnj;对付年羹尧了,因此参奏年羹尧的折子又达到了一个&zwnj;高峰。
    甚至很多被年羹尧提拔过得,那些所谓的年羹尧死党都开始上书参奏,那些折子里真的把年羹尧写的十恶不赦,仿佛是古之以来最大的一个奸臣。
    隆科多当然&zwnj;明白&zwnj;这些人的心思,眼看着这艘穿要&zwnj;沉了,那在船上的人不现在跳船,又&zwnj;要&zwnj;等&zwnj;到什么&zwnj;时候呢?而&zwnj;且年羹尧自己,即便没有这些折子上写的这么&zwnj;十恶不赦,他终归也是有错的。
    在京城就如此桀骜,他在西北就更是横行无忌,仿佛就成了西北的土皇帝了,他家里的奴才下人,就连西北的官员都要畏惧几分,可见&zwnj;其权柄。
    只是想来也是一代名将,落得这个&zwnj;下场,也未免太过凄凉一些。
    不过不管隆科多怎么&zwnj;想,年羹尧要&zwnj;倒了,这个&zwnj;念头几乎已经根植于每一个&zwnj;雍正&zwnj;朝朝臣的心中。
    只不过皇帝现在是引而&zwnj;不发,只等&zwnj;一个&zwnj;机会。
    **
    皇帝做事情那还是很有章法的,这边处置完年羹尧,那头又&zwnj;重赏了隆科多马齐和怡亲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