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综穿] 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 第85章

第8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只是他心中还是担心自己的儿&zwnj;子会成长为一个荒唐的孩子,可是他自己的皇帝工作&zwnj;又实&zwnj;在腾不开手,也是因此几&zwnj;乎将教导儿&zwnj;子的工作&zwnj;都交给了张鹤龄。
    张鹤龄在这件事上做的也很好,除了安抚太子平日里的情绪之&zwnj;外,他第?*? 一个教给太子的就是,让他走出皇宫,感受民间疾苦。
    这件事他做的很隐蔽,借着他的好大儿&zwnj;张宗说五岁生辰,太子出宫代皇帝给他道贺,等吃完酒席之&zwnj;后,张鹤龄就找了个借口带着太子在京郊周围转了一圈。
    太子之&zwnj;前都是锦衣玉食,眼&zwnj;里看到的也只是绫罗绸缎达官贵人&zwnj;,即便知道生民多艰,可是他们到底具体有多艰难,他还真没&zwnj;有这个直观的感受,而张鹤龄就带领着他感受了一下这个现状。
    还带着他去老百姓常去的集市了解了一下物价,等一圈转下来之&zwnj;后,太子整个人&zwnj;都麻了。
    两人&zwnj;一边往回走,太子一边若有所思,等到快到宫门口了,太子这才道:&ldquo;百姓们都是过&zwnj;得这般辛苦吗?&rdquo;
    张鹤龄转过&zwnj;头&zwnj;来看向太子,只是叹息一声:&ldquo;这还是天子脚下的百姓,其他地方,只怕还不如这儿&zwnj;的人&zwnj;。&rdquo;
    太子的脸都绿了,许久才说出一句:&ldquo;若是我当了皇帝,我一定不让这些人&zwnj;如此辛苦。&rdquo;
    张鹤龄看着太子立下这样的志向,鼓励般的笑了笑:&ldquo;太子有此志向是社稷万民之&zwnj;福。&rdquo;
    自打那&zwnj;次之&zwnj;后,太子就格外喜欢出宫来张家,而张鹤龄也时常偷偷带着他在京城里乱转。
    太子不仅知道了许多民间疾苦,也在和老百姓的打交道之&zwnj;中,知道了许多底下官府的操作&zwnj;,知道了那&zwnj;些士大夫官员,也并非他们表现的那&zwnj;样冠冕堂皇,知道了底下的小吏们的难缠。
    张鹤龄细心教导他,治大国如同烹小鲜,哪怕你做了皇帝,想要改变这个世道,也不能不管不顾三下五除二就想要与人&zwnj;对抗。
    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并不代表弱小,相反,因为这许多年的积蓄,他代表的名词是强大,甚至连皇帝都有可能无法撼动&zwnj;,作&zwnj;为上位者,最重要的是从&zwnj;细处着手,拉拢分化,然后再慢慢打压,若是一上来就要打要杀,只怕失败的几&zwnj;率是极大地。
    张鹤龄说这话的时候,没&zwnj;有把话说透,但是他相信太子这样聪明的人&zwnj;他一定能听懂。
    太子其实&zwnj;对目前朝廷的现状很不满意&zwnj;,在弘治帝的有意&zwnj;宽纵之&zwnj;下,士大夫群体的地位空前强盛,他们几&zwnj;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全的利益共同体,不仅可以对抗皇权,同时也为他们自己的势力服务。
    太子不是弘治帝这样脾气好又温和的人&zwnj;,他受不了这些人&zwnj;对于皇权的侵蚀,甚至他一个太子,该学什么该吃什么,该玩什么都要受这些大臣们的控制。
    所以他想要反抗,想要叛逆,可是小孩就是小孩,他再想反抗,目前为止也就只能无能狂怒,而张鹤龄正好是借着这个机会,正确的引导了太子的思维,让他明白&zwnj;,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皇帝需要做的,不是天天和大臣们打擂台,而是要沉住气,积蓄自己的能量,利用好手中的每一张牌,治理好整个国家,让老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
    而小朱厚照也在舅舅的每日谆谆教导之下明白&zwnj;了这个道理,慢慢的整个人&zwnj;都平和了许多,对于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也慢慢能控制住脾气,仔细分析他背后的行&zwnj;为逻辑和动&zwnj;机。
    因此这一次朝廷出征之&zwnj;事,他虽然年纪小,却立刻就抓住了重点,一口断定这次一定也会无功而返。
    张鹤龄对于外甥能这样聪慧自然也很开心,只是还是不免提点两句:&ldquo;关于出征宁夏之&zwnj;事,你的这些话千万不要在皇上跟前说,皇上虽然性情平和,但是对于这次的出征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不管日后如何,如今还是不要在皇上面前说起这些泄气之&zwnj;语了。&rdquo;
    太子有些烦恼的点了点头:&ldquo;若是可以,我都想亲自统帅大军为父皇分忧了。&rdquo;
    张鹤龄心中暗笑,小少年别着急,有你统帅兵马的时候呢。
    舅甥两个一边聊着天,又有太监上来添茶。
    张鹤龄仔细一看来人&zwnj;,正是刘瑾。
    他之&zwnj;前琢磨着要帮着大外甥除去这个毒瘤,决不能放任他在大外甥身边引着他学坏,因此一直十分关注他的一举一动&zwnj;,一旦他有个什么动&zwnj;作&zwnj;,就立刻给皇帝汇报。
    但是没&zwnj;成想,这小太监倒是格外的老实&zwnj;,自打来了太子跟前伺候,这么几&zwnj;年了,竟是一点错都没&zwnj;让张鹤龄拿捏住。
    而且他平日里不但不引着太子学坏,有时候还会劝导太子读书,从&zwnj;表面上看,纯纯就一个忠仆啊!
    都把张鹤龄给整的不会了。
    但是后来他仔细琢磨,这才意&zwnj;识到自己之&zwnj;前把这事儿&zwnj;想简单了。
    明朝的太监和唐朝汉朝的有天壤之&zwnj;别,他们手中并不掌握权力,他们几&zwnj;乎就是依附皇帝而生,皇帝让他们活他们就活,让他们死他们就死,纯纯就是皇帝的黑手套工具人&zwnj;。
    君不见崇祯皇帝才刚登基,毛头&zwnj;小子一个,一道命令下去,魏忠贤这位九千岁该死还得死。
    所以说,太监其实&zwnj;就是皇权的延伸,当皇帝需要你与大臣对抗,需要你帮助自己执掌权力的时候,太监才能冒头&zwnj;,而当皇帝不需要的时候,他们能做的就是老实&zwnj;伺候人&zwnj;,否则落得个什么下场,也是上面人&zwnj;一句话的事儿&zwnj;。
    刘瑾之&zwnj;所以会成为历史上的刘瑾,因为他伺候的那&zwnj;个正德皇帝,原本就是个荒唐的皇帝,虽然聪慧有谋略也会打仗,可是他政治斗争手段粗糙,城府不够深,无法有效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同时还有点荒淫无度的意&zwnj;思,因此刘瑾才会顺着皇帝去取悦他。
    而现在的小朱厚照,在张鹤龄的教导下,沉稳有礼,聪慧上进,御人&zwnj;手段也不知比历史上高到哪里去了,虽然有时候还是有点活泼好动&zwnj;,可是他本质上已经不是那&zwnj;个被放纵过&zwnj;头&zwnj;的正德皇帝了,因此刘瑾才会变成现在的老实&zwnj;小太监。
    想通这一点,张鹤龄对于刘瑾的敌意&zwnj;也少了许多,但是依旧还是仔细的盯着他,因为这人&zwnj;毕竟是在史书上留了名的人&zwnj;,张鹤龄不可能真的就这么对他放心。
    此时的刘瑾依旧恭顺老实&zwnj;,入殿之&zwnj;后,就给张鹤龄和太子各斟了茶,然后细声细气道:&ldquo;殿下,再有半个时辰就该去给皇上请安了。&rdquo;
    太子听了这话倒是一愣,时间竟然过&zwnj;得这么快,他不由看向张鹤龄,张鹤龄笑了笑:&ldquo;时间不早了,臣也该告辞了,太子殿下给皇上请完安之&zwnj;后,也早些休息,明日还有讲读呢。&rdquo;
    明天是太子的大课,会有朝中重臣来给他讲课,这个还是蛮重要的。
    但是太子听了之&zwnj;后一脸苦色:&ldquo;不知道又是谁来讲课,若是李学士就好了。&rdquo;
    太子口中的李学士正是如今的内阁大臣李东阳,他是太子少保,时常会来东宫讲课,而李东阳这个人&zwnj;素有文名,也并非刘健那&zwnj;样过&zwnj;于耿直,因此太子对他还是蛮喜欢的。
    张鹤龄听了却是摇了摇头&zwnj;:&ldquo;李阁老这几&zwnj;日病了,还向皇上请辞,明日只怕是来不了了。&rdquo;
    太子脸皱的更厉害了,嘴里嘟嘟囔囔也不知说了什么,最后起身亲自将张鹤龄送了出去。
    张鹤龄临走前仔细叮嘱他:&ldquo;最近几&zwnj;日边防事急,太子殿下要认真读书不要惹事才是。&rdquo;
    太子嗤了一声:&ldquo;我才不会惹事呢。&rdquo;说完有些不屑的昂了昂下巴。
    张鹤龄无奈的笑笑,转身离开了。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也如同太子预言的一样,保国公刚到宁夏的时候,北寇已经逃走了,保国公追击到河套地区,也只追回来了一千五百多个牛羊骆驼。
    虽然没&zwnj;能和那&zwnj;边交上战,但是起码也算是有个交代,只是这个交代明显是皇帝不想看到的,因此他并没&zwnj;有立刻命令保国公班师,而是让他继续驻守,继续看看有没&zwnj;有机会和蒙古人&zwnj;决战。
    而张鹤龄在看到这一幕之&zwnj;后,却突然心中一动&zwnj;,在某日下午,入宫面圣。
    -----------------------
    作者有话说: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3章 前往
    张鹤龄这个时候来找皇帝, 自&zwnj;然&zwnj;是对于这次的战事有自&zwnj;己的想法。
    之&zwnj;前皇帝让保国公出征,自&zwnj;己在打仗上帮不上忙,所以就没有在这件事上出声&zwnj;, 但是现在朝廷找不到入侵的主力,事情&zwnj;一下子尬住了, 那张鹤龄就有办法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