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综穿] 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 第109章

第109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张鹤龄听着这话,只&zwnj;觉得他言语间果真是杀气腾腾,而且他这个&zwnj;想法好像也没错,因此他倒也没劝,只&zwnj;转移话题道:&ldquo;皇上或可先开一两口岸进行通商,试验一下,若是有人在&zwnj;其中捣鬼,皇上自&zwnj;然可以惩戒一二。&rdquo;
    正德帝也是这个&zwnj;想法,就算想要在&zwnj;海贸中分一杯羹,也得徐徐图之。只&zwnj;要一想到海贸可以赚到这么&zwnj;多钱,但是这些&zwnj;钱却全部落到了&zwnj;这些&zwnj;走私的商人手&zwnj;里,他就心痛的仿佛在&zwnj;滴血,他是个&zwnj;很&zwnj;务实的皇帝,这样赚钱的门路,自&zwnj;然得笼络到自&zwnj;己手&zwnj;上才成。
    张鹤龄也适时将宋朝的一些&zwnj;经济政策和皇帝说了&zwnj;一遍,毕竟我大&zwnj;送身为割据王朝,先后给辽金蒙输送岁币那&zwnj;么&zwnj;多,还能上下延续三百一十九年,那&zwnj;毕竟是有点东西在&zwnj;身上的。
    正德帝其实打心底里也是很&zwnj;看不起宋朝的,国力弱小与蛮夷称臣,实在&zwnj;不符合他对于强盛王朝的想象,甚至如&zwnj;今的大&zwnj;明他都觉得对于这些&zwnj;蒙古鞑子太宽仁了&zwnj;。
    但是这么&zwnj;多年在&zwnj;张鹤龄的教导下,他还是多少学会了&zwnj;一点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去总结他们的短处,去学习他们的长处。
    有宋一朝,海贸的确是前所未有的繁荣,大&zwnj;明日后若是想开海贸,那&zwnj;就得先学一学前人经验教训,毕竟大&zwnj;明开国一百来年,至今还没有任何开海贸的经验。
    君臣二人仔仔细细将此事研究了&zwnj;好长时间,包括若是开海之后,海关官员与豪商勾结该如&zwnj;何,税收的比例应该定多少。
    还有开海的制度应该怎么&zwnj;定。
    一开始正德帝想要每年给口岸发放定量的通商凭证,然后朝廷出售这些&zwnj;凭证即可。
    但是张鹤龄还是把这件事更加细化了&zwnj;一下,一开始为了&zwnj;控制数量,可以发放凭证,但是后面渐渐的可能就有些&zwnj;不太行了&zwnj;,因为到时候肯定想要出海的人会大&zwnj;大&zwnj;增多,而一些&zwnj;提前因为此事而发财的人,定然也会想要垄断这个&zwnj;凭证,如&zwnj;此就需得建立起完备的海关制度,得把税收上来才成。
    正德帝也觉得这话不错,为人君者,所谋之事,还是得谋万世才可。
    就这么&zwnj;鼓捣了&zwnj;半年多,两人终于初步鼓捣出一个&zwnj;详细制度,其中夹杂了&zwnj;一些&zwnj;张鹤龄在&zwnj;现代的知&zwnj;识,同时也夹杂了&zwnj;封建社&zwnj;会特有的理念。
    这也是无法避免的,毕竟不管是谁做什么&zwnj;事情都无法超越他本身所处的时代。
    等到两人定下了&zwnj;计策,朝堂上便也开始放风了&zwnj;。
    比如&zwnj;说东南沿海某件倭寇案子,让皇帝大&zwnj;发雷霆。
    没错,虽然如&zwnj;今还是正德年间,但是所谓的倭寇也已经有苗头了&zwnj;,只&zwnj;是还没发展到嘉靖年间那&zwnj;么&zwnj;大&zwnj;。
    皇帝也就接着这个&zwnj;机会,借题发挥,大&zwnj;发雷霆,命令福建布政使和都指挥使严查。
    不仅如&zwnj;此,他自己还往福建派了总督,亲自&zwnj;督查此事。
    朝臣们一看皇帝因为这事儿如&zwnj;此暴怒,一时间都有些&zwnj;摸不着头脑,毕竟这么&zwnj;大&zwnj;的一个&zwnj;国家&zwnj;,哪天不发生点小打小闹的事儿,这件倭寇案虽然闹得比以往稍微大&zwnj;了&zwnj;些&zwnj;,但是看传来的消息,大&zwnj;约已经平定了&zwnj;,皇上这又是在&zwnj;生气什么&zwnj;呢?
    有些&zwnj;聪明的,已经开始猜测,皇帝是不是要借此往东南用兵了&zwnj;。
    一想到这儿,许多人便自&zwnj;以为察觉到了皇帝用意,毕竟新皇上任三把火,如&zwnj;今刚刚改元,皇帝又年轻,难免意气风发,想要通过打仗以彰显自&zwnj;己的武德。
    可是文臣们却是最不愿意皇帝打仗的一批人,因此立刻就有人上奏,说这些&zwnj;倭患不过是疥藓之患,没必要如&zwnj;此大&zwnj;动干戈。
    皇帝因此在&zwnj;朝堂之上大&zwnj;发雷霆,将上书&zwnj;之人狠狠痛斥一顿,若非他是言官,皇帝甚至还想动刑,最后被阁臣们还有张鹤龄好说歹说给拦住了&zwnj;。
    朝臣们也是在&zwnj;经历过这小小的正德震撼之后,才终于意识到,这位新帝,可和那&zwnj;位好说话好糊弄的弘治帝不一样,他是真的敢下狠手&zwnj;啊。
    一时间所有人心里都哇凉哇凉的。
    而正德帝却很&zwnj;满意自&zwnj;己今日与舅舅唱的这出双簧,等下朝之后,他将张鹤龄叫到乾清宫说话。
    竟也像个&zwnj;小孩子似得激动的手&zwnj;舞足蹈:&ldquo;我之前便早看这帮老古董不顺眼了&zwnj;,仗着父皇好说话,竟是越发对父皇要求苛刻,就连父皇看重一个&zwnj;太监,竟也都成了&zwnj;罪过。&rdquo;
    张鹤龄听到这话也叹了&zwnj;口气,还不是当年英宗给的教训实在&zwnj;是太重,而且弘治帝也不是宪宗皇帝那&zwnj;种性格强势的人,大&zwnj;臣们也只&zwnj;怕他又被太监给哄住了&zwnj;。
    不过他们的这番忧虑倒是多虑了&zwnj;,弘治帝虽然耳根子软好说话,可是对太监防备的还是很&zwnj;深的,几乎是谈太监色变,司礼监这样皇权的延伸,他都十分不看重,打压的很&zwnj;厉害,他心里的天平是偏向文臣的,是个&zwnj;正经八百的儒生皇帝。
    而他的这个&zwnj;大&zwnj;外甥就不一样了&zwnj;,只&zwnj;要能达到自&zwnj;己的目的,他是真的什么&zwnj;人都不挑,都想用。
    只&zwnj;可惜历史上他最后还是失败了&zwnj;,而他的堂弟却成功了&zwnj;,十三岁就敢和三朝元老杨一清对着干,结果最后还成功了&zwnj;,等到他成年,权术水平更是炉火纯青,拿捏内阁如&zwnj;同拿捏一只&zwnj;虫子,阴谋权术对于他仿佛天生天授一般。
    但是就这样一个&zwnj;聪明到极点的皇帝,对于这个&zwnj;天下却并没有多少责任感,自&zwnj;私自&zwnj;利是他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标签,他拿捏内阁,掌控天下,为的只&zwnj;是他一家&zwnj;的私利。
    想着这些&zwnj;,张鹤龄忍不住叹息一声,低声道:&ldquo;皇上倒也不必真的将文臣看成仇敌,不管文臣也好,太监也罢,都不过是皇上掌控天下的帮手&zwnj;,文臣中有自&zwnj;私自&zwnj;利之人,却也有忠君爱国之人,皇上还是要加以辨析才可。&rdquo;
    正德帝听了&zwnj;这话,却忍不住沉吟。
    他当然也明白这个&zwnj;道理,太监虽然身为皇家&zwnj;奴仆,一身荣辱都系于皇帝之身,但是这些&zwnj;人可信不可用,他们不管是道德水准还是治国水准都很&zwnj;成问题,而文臣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小心思&zwnj;,甚至有了&zwnj;抱团尾大&zwnj;不掉的趋势,可是你治国还不是要靠这些&zwnj;人吗?
    看起来,还是先得从内部瓦解他们的抱团趋势,正德帝心中隐约有了&zwnj;一个&zwnj;想法。
    张鹤龄当然不知&zwnj;道因为自&zwnj;己的言行举止,对于大&zwnj;外甥的影响,只&zwnj;继续苦口婆心:&ldquo;皇上不管想要做什么&zwnj;,都不能急,治大&zwnj;国如&zwnj;烹小鲜,慢慢来,才能尽力避免一些&zwnj;可以避免的损失。&rdquo;
    中国封建社&zwnj;会集权的顶峰是明清,但是其实明清自&zwnj;己比起来,那&zwnj;清简直可以吊打明。
    明还有一帮子士大&zwnj;夫掣肘皇帝,清朝那&zwnj;就干脆是皇帝的一言堂。
    乾隆的十全武功,含金量最大&zwnj;的几个&zwnj;,都是他乾纲独断死扛着满朝文武的反对,自&zwnj;己定下来的,这在&zwnj;明朝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毕竟明朝不管是税收还是皇帝自&zwnj;己对于朝堂的控制力都不如&zwnj;清。
    清能花几千万两银子,拿炮一寸寸把大&zwnj;小金川轰下来,明朝能吗?
    一个&zwnj;万历三大&zwnj;征都差点把明朝政府打破产。
    可见虽然大&zwnj;家&zwnj;都说明清,其实两个&zwnj;朝代在&zwnj;很&zwnj;多地方还是不太一样的。
    所以对于大&zwnj;外甥想要掌控朝政,张鹤龄还是很&zwnj;乐于支持的,毕竟许多事情,若是没有乾纲独揽的前提,都是办不成的。
    **
    皇帝对于东南的重视,开始一点点从朝堂上蔓延开来。
    同时在&zwnj;民间也渐渐有了&zwnj;皇帝想要完全放开海禁,将海盗彻底剿灭的传言。
    这个&zwnj;消息可一下子捅了&zwnj;文臣们的老窝了&zwnj;,一时间劝谏的奏章如&zwnj;同雪花片一样飞到了&zwnj;皇帝的手&zwnj;中。
    而皇帝看着这些&zwnj;奏章也不着急也不生气,反倒还回复安慰他们,这都是民间流言,不足为信。
    可是对于这些&zwnj;流言,皇帝却也没有做出什么&zwnj;惩处,仿佛是在&zwnj;放任这些&zwnj;流言发展似得。
    如&zwnj;此文臣们越发不安了&zwnj;,皇帝难道是真的想要开海禁在&zwnj;东南用兵?
    这可是祖宗之法啊,怎么&zwnj;能就这样放开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