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娘子何日飞升 > 第223章

第223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是竹叶糕。言罢,周乐回奇怪地看了宋凛生一眼,我记得宋大人也是江阳人氏的,怎么?不曾请文娘子用过竹叶糕么?
    文玉闻言目光一转,视线聚集在宋凛生的脸上。
    宋凛生起初面色不变,直至文玉看过来,便忍不住生出几分歉意。
    竹叶糕同青鱼生一般,皆是闻名江阳的吃食,不过先前倒将这道点子忘却了,我
    无妨!眼见宋凛生的声音越来越轻,文玉赶忙出口拦下,你我今日不是将要在周先生这里一饱口福了吗?
    宋凛生待她已经很好,这些日子各色菜式她是尝了个遍,不过是漏掉一道果子,不妨事的。
    更何况,如今果子就在眼前,更是半分缺憾也无了。
    嗯。宋凛生眉眼松泛些许,抬袖将一枚竹叶糕盛入碟中,仔细剥去外头那层青绿新鲜的外衣,再将里头裹着竹叶香气的淡黄果子放入文玉盘中。
    文玉鼻尖轻动,嗅着扑面而来的清香,忍不住看了看对坐的周乐回,又看看身侧的宋凛生,似乎做了好一番准备,这才将眼前的果子送入口中。
    这竹叶糕不是什么稀奇物,不过是用新鲜糯米过水泡足一夜,混着蜂蜜裹入竹叶搁在木甑中蒸熟,再用良姜叶捆在外头,食用之时复蒸一回便好。
    周乐回语意清淡,面色浅浅,唇齿开阖之间,似乎说出口的一连串工序半点也不繁杂。
    清甜软糯,满口回甘!文玉双眸亮了又亮,满口称赞。
    这竹叶糕绵密的口感混着无限的竹叶香气,叫人仿佛置身云朵之间、竹林当中。
    阿珠说的果然没错!文玉唇角噙笑,连连称是,周先生这里的果子就是别具一格。
    一旁的宋凛生听了也不禁莞尔。
    这竹叶糕确实是别具一格,竟能将小玉先前的焦躁不安一扫而空,待打道回府,他得请教宋伯多做些备下才是。
    文玉笑意深深,一脸餮足。
    对坐的周乐回见了,眉眼也柔和起来。
    文娘子过誉了。周乐回客气道,不过是哄小孩的吃食。
    周乐回话音方起,文玉却忽而口中一噎。
    哄小孩?小孩?谁?阿珠?还是她?
    文玉轻咳两声,忍不住收住了自己的两腮,咀嚼也变得轻轻慢慢的,唯恐发出声响。
    只不过周乐回浑然不觉,接着说道,不过说起阿珠,文娘子,宋大人,我倒有一事想同二位商讨。
    事?什么事?
    文玉顺势放下手中的竹叶糕,为自己顺了口气。
    哦?文玉侧目看了一眼身侧的宋凛生。
    她倒不知她二人能有什么事关阿珠的要与周先生商讨。
    周先生请讲。宋凛生颔首,轻声应下。
    此事原本不该我来多嘴,只是我见申盛似乎不曾着意,今日又正巧遇上宋大人和文娘子,便唐突一句。
    周乐回白净的脸上浮起一丝歉意,似乎有些难为情。
    文玉赶忙摆摆手,出言宽慰,周先生不必客气,直说便是,我与宋凛生洗耳恭听!
    虽则阿珠阿沅并非我闻道书舍的学生,我也不得不提一句,他二人如今还未有个正经姓名,在学堂中往来多有不便。
    周乐回言辞恳切、目光坚定,我知他二人如今住在宋大人府上,还请大人费心,便是为了日后考学,也得有个正经的名姓籍册才是。
    文玉一面听一面点头,周先生说的很对,虽然一开始只是想让阿珠阿沅读些书、识些字,但若是他们有那个天资和勤奋,一直读下去也未为不可。
    届时求学读书、考取功名,总不能一直用如今的名字。
    是,此事已差人去府衙造册,相信不日便会办下来。宋凛生笑意柔和,缓缓答道,多谢周先生挂心。
    周乐回笑而不语,只微微颔首作答。
    倒是旁边的文玉眉心一动,生出几分疑惑,哦?可是穆大人承办此事?
    自然。府衙中籍册由穆大人统一管辖,人员名单自然也不例外。
    文玉点点头,穆大人办事她自然放心。
    这些都好办,只是阿沅和阿珠还没有姓氏文玉喃喃道。
    这也不难。周乐回接过话来,阿珠和阿沅既是由宋大人和文娘子管教,便从你二人的姓氏也可,官府那边不会驳回的。
    宋大人,我说的可对?
    自然无误。宋凛生肯定地答道,旋即侧身打趣着文玉,我已同阿珠阿沅商量过,他们可都想同文姊姊一个姓呢。
    我?文玉杏眼圆睁,大惊失色。
    是,她倒不是妄自菲薄的人。
    毕竟她文玉乃是天生地养的千年碧梧,又是春神殿唯一的弟子,同她姓文自然是风光无限
    嗯,风光无限。
    文玉抬手捏了捏鼻尖,只是她在凡间毫无根基,更是说不准什么时候一个转身便立地飞升了。
    届时文珠文沅无人看顾,又该如何是好?
    此事,此事容后再议。思及此处,文玉便开始打起了哈哈。
    也好,待宋大人和文娘子商议后再拿主意也不迟。周乐回颔首,抬袖为文玉斟上茶水。
    是,是啊,不迟不迟的。文玉连忙应声,心中飞快盘算着。
    只是不知,文娘子和宋大人今日登门,所为何事?
    第170章
    青阳斜照、金光铺陈,为静谧的观山书斋更添上两分朦胧的色彩。
    窗外竹影斑驳,似水波一般晃动着,内室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文玉眼睫颤动,忙转眼去看外头同样颤动不止的竹枝,微风隔着窗棱送来几段清香,却难掩文玉心中的不安。
    她对周乐回的疑问置若罔闻,不知该从何谈起。
    周先生敏锐非常,凛生钦佩至极。
    宋凛生的声音响起,似石子入水,打破了内室静如平湖的局面;又似清泉淌过,叫文玉心中的不安冲淡了些许。
    宋大人客气,还请宋大人直言相告。周乐回淡笑应答,举手投足间十分体面周到。
    自然。宋凛生颔首。
    宋凛生?文玉轻声阻止,略有一分不解地探向他。
    不过宋凛生笑意浅浅,并未停下话茬,只肯定地同文玉点头之后,便接着说了下去。
    周先生可知,凛生身为江阳知府,在其位便需得谋其政。
    周乐回面露疑惑、不明所以,但仍颔首认同宋凛生的话。
    如今府衙内有一桩民诉,探查过程中,牵涉到周先生,我与文娘子特来请教周先生一二,还望莫要惊扰到周先生。
    宋凛生说话办事滴水不漏,一番言辞很是恳切。
    不过话说到这份上,文玉也猜到他接下来要说闻大公子的事。
    这样一来,不就有违她先前所想,甚至还会冒犯周先生。
    文玉收拢衣袖暗藏在桌下,一手轻轻牵着宋凛生的衣角,想叫他止住话头。
    可宋凛生恍若未闻,只静静地看着对坐的周乐回。
    他知道小玉心中有诸多担忧和考量,小玉不愿凭一时的猜测和闻夫人空口白舌的论述便诘问周先生,恐伤了人家的清名。
    只是闻大公子此事的来龙去脉,还需得查探清楚才好,这是为小玉开她不能开的口,也是为他自身尽应尽的责。
    他身为江阳知府,不会偏听偏信,也不会徇私枉法。
    即便是对明德学堂多有照拂的周先生,也不能在此事上例外。
    尽管文玉与宋凛生的动作极小,却仍是被对坐的周乐回尽收眼底、一览无遗。
    周乐回面上的笑意不减,似乎分毫都不忧心宋凛生话中之意。
    宋大人哪里话,我身为江阳子民,自当应为大人分忧。
    她一个关上门教书的先生,能掺进什么祸事去?
    但凡我所知晓,定然知无不言的。
    文玉眉心一跳,有些无措地在宋凛生和周乐回二人之间左右环顾着。
    眼下这局面已似驰骋千里的骏马扬长而去,而缰绳早就不在她文玉的手中了。
    凛生冒昧了。宋凛生客气却友善地开了场,江北闻家大郎,不知周先生可识得此人?
    他不好直截了当地盘问周先生与闻大公子是否为故交,更遑论提及闻夫人所述的青梅竹马,只能先试探一二。
    只是宋凛生话音落地,余声渐息
    直至文玉都察觉出了不对劲,也没人接话。
    文玉小心翼翼地转动眼眸,从额前的碎发中看出去,正瞧见周乐回一张霜白似的面容寒意丛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