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历史穿越 >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15节

大秦开局炸丹炉,我乃九品炼药师 第15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倡明现在只觉得自己的义兄倡和当真是眼光毒辣。
    自己现在也觉得跟着李意大人混,前途无量了!
    有这般心胸的李大人,又岂是那些寻仙问药的方士能够比拟的!
    看着倡明眼中的小星星,李意微微一笑:不枉我说出这一番话,看来应当是有些效果了。
    等到这倡明向嬴政汇报自己的炼丹工作的时候,自己做的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统统都可以解释为:
    为炼丹做的准备!
    “这提取宿麦精华,一能为大王调养身体,二能让下等粮食变成上等粮食造福百姓,三还能赚取炼丹所需要的金钱!”
    “可谓是一举三得!”
    如果李意所说都是真话,倡明觉得李意的做法还真是十分英明。
    故而现在只看这李大人,能否提取出他所说的宿麦精华了!
    ——
    铁牛村。
    咸阳城外,一座不是很远的村落。
    铁牛村附近的千亩土地,全部都是铁牛村的农户在耕种。
    每家每户,都能够分得几十亩地耕种。
    此刻,铁牛村的十几户耕户正聚集在一起,看着一位中年汉子。
    “牛二,这位新来的大人可有什么吩咐?莫不是要提高我等的赋税?”
    “我看八成就是如此,不然咱们和那等大人物能有什么联系......”
    中年汉子牛二听得众人的言语,摇了摇头:
    “那你们可想错了,这位大人可不是来提高赋税的,他只是来看看田地,顺便收购我等富余的宿麦的。”
    “啊?这等大人物还吃宿麦吗?”众人不由得有些惊讶。
    不过既然不是让自己多交粮,那就一切好说。
    牛二虽然也不解,不过还是把李意吩咐的对着众人说了。
    众人闻言,纷纷拿出自家了一些宿麦,凑出了十石的宿麦。
    将宿麦送到了李意那里。
    一石宿麦价格是二十五钱,十石也就是二百五十钱。
    粟要值钱一些,一石三十钱。
    (秦朝一石差不多是一百二十斤,不过这个斤的标准和现代有所不同,而且说法不一,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六十斤。本书为了方便观看与理解代入,统一记为一石一百斤,绝对不是作者想偷懒。)
    ——
    李意看了看这群村民带来的宿麦的成色,感觉每十斤麦能产出五六斤面粉就不错了。
    要是后世,起码是八九斤。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而是吩咐倡明给他们钱。
    倡明根据市价,掏出了二百五十枚秦半两给众人。
    这么一千斤粮食,竟然才卖了二百五十秦半两。
    这么一看,嬴政赐予自己的千金购买力还是相当强的嘛。
    一镒金的购买力,差不多等同六七千枚秦半两。
    那自己的财富是嬴政赐予的千镒黄金,那么应该就相当于六七百万秦半两了。
    转换成粮食30钱一石来看。
    自己身家能买上二三十万石粮食,还不错,初始资金挺多的。
    看了看几人,李意问道:
    “我看尔等现在不是农忙,有没有空闲来帮我做点事儿?”
    打白工?几人不由得面面相觑,有些犹豫。
    李意哪里还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我给你们工钱,一天十钱。”
    几人的犹豫瞬间一扫而空,纷纷道:
    “愿为大人效劳!”
    现在不是农忙,一天能赚这么多钱,他们自然是欣然接受。
    现阶段秦朝的成年男子,在官府服劳役1一天收入是七八钱,不过这东西倒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这要看当地官府是否需要。
    这位大人给十钱,可以说是非常大方了。
    李意:“......”
    只能感叹,这脸变得有够快。
    ——
    李意之所以雇佣这些农户,是打算让这些人弄个石磨2出来。
    想来这些人身为耕户,应该多少懂一点儿木工的活计。
    不过就算不懂,问题也不大,因为制造一个简易石磨并不是什么太高难度的事。
    “你们去找两块大青石,打磨成等大的车轮大小的圆柱。”
    “在其中一个圆柱上钻一个口子。”
    “然后再在两个圆柱的一面上,刻出一条一条长线,像是这样的。”
    李意一边说,一边拿了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至于他为什么懂石磨是怎么制造的?
    别问,问就是考公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
    ——
    1劳役工资:
    根据睡虎地秦梦竹简上的内容来看:
    徭役在秦朝的徭役也算是有工钱的。
    (呃,虽然但是。这似乎其实是原始版本的踩缝纫机......让罪犯打白工。)
    《秦律司空》规定:有罪被判处罚款的人,或欠官府债务无力偿还的,以徭役抵债的,每劳动一天折八钱。
    需要由官府提供食物的,每劳动一天抵六钱。
    在官府服徭役依律由官府提供食物,男子每天三分之一斗,女子每天四分之一斗。徭役的工钱也可以折合成粮食。
    所以,如果官府征召正常普通人去服劳役的话,大概、也许、可能有个七八钱的工资?
    (当然,这都是作者瞎猜的!不必深究。)
    2石磨:
    大家都知道,石磨乃是鲁班发明创造的。
    可能会认为秦朝一定也存在面粉,毕竟还有传说中的秦始皇的军队带着“锅盔”打仗。
    但是,事实上秦朝的石磨和后世的石磨差距很大。
    而且经过我的多番查证,秦朝石磨是绝对没有得到推广的。
    像面粉锅盔什么的,大概率也是后世安上去的传说故事。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这是因为面粉和石磨都是在汉代中后期才得以推广。
    像什么诸葛亮发明馒头,这属于东汉末年了。
    而出土于几千年前的面条,实际上属于米粉的一种。
    米粉和面粉的差别,是巨大的。
    米粉制作工艺看似比面粉复杂,但是实际操作的方法却更容易实现,只需要把米泡水,就可以轻易的变成米浆制成米粉。
    而真正意义上的面条,也就是面粉所做的面条,却不能用这种方法磨粉。
    面粉需要更加高精度的石磨,需要更多的纹路方才可以做到。
    这也是为什么秦朝黔首都只吃麦饭,而不吃面粉的缘故。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能够磨小麦的石磨。
    如果秦朝就有大量的石磨和面粉,那汉朝也不至于中后期才出现各种面食了。
    再加上石磨的发展是分为好几个阶段的。
    磨初始名为硙,至汉代方称为磨。
    石磨之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自战国至西汉,为早期,此时期之磨齿,以洼坑为主流,坑之形状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枣核形等,且形状繁多,极不规则。(磨面粉就别想了)
    东汉至三国,为中期,此时期乃磨齿多样化发展之阶段,磨齿之形状为辐射型分区斜线型,有四区、六区、八区型。(这一阶段,面粉才能够出现)
    晚期则自西晋至隋唐(迄今),此时期为石磨发展成熟之阶段,磨齿主流为八区斜线型,亦有十区斜线型。(更加精细的面粉)
    所以,初期的石磨显然是磨不出更为精细的面粉的。更可能是拿来磨米浆豆浆之类的东西。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当时的人们真的发现了面粉的制作方法......他们为什么还要造孽的食用极其难吃的麦饭呢?
    担心浪费粮食?自然也是不存在的,他们完全可以吃全麦面......反正怎么吃都比麦饭好吃。
    故而结合多方面的查阅,我才会写主角制作石磨,也可以说是改良石磨的这段情节。
    当然,本书因为主线和一些隐线剧情,本就有些许架空桥段,所以各位无需思虑太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