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历史同人]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第17章

第1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心中却埋怨起了苏轼,你看说什么不好,偏偏说了西夏使臣的事。那殿下能忍得住好奇心不去一探究竟么?却选择性地忽视了,“西夏”两个字其实是扶苏主动提及的。
    扶苏睁大了无辜的双眼:“诶——可是阿爹他没规定我什么时候要回府呀。”
    陈总管:“……”
    他说不出反驳的话,也半点没有松手的意思,用实际行动说明了想法。
    扶苏见状也有点不好意思了,他不是个爱为难人、让人收拾烂摊子的性格。但前面铺垫了这么久,不就是为了一探西夏人的究竟?总不能功亏在自己人的一篑上吧。
    “放心吧陈叔,大相国寺可是咱们大宋的地盘。又有菩萨在天上看着,方丈坐镇在寺里,西夏人还敢做什么?”
    “而且,我就看一眼嘛,真的是一眼。”
    扶苏已经对仁宗撒娇过一次,这次也就没什么包袱了。
    他见陈总管有些松动的意思,目光又落在了此人腰间的兵器上:“陈叔,要不然你让侍卫们稍微离远些呢?身上都带着兵器的,要是西夏使臣产生误会就不坏了,我的危险性反而提高了。”
    苏轼:“……噗。”
    对不起没绷住,但憋笑真的很辛苦。
    他算看出来啦,这位赵家小郎也不像表面上那样乖巧的。
    是——同道中人!
    陈总管:那我走?
    但他不能否认扶苏说得是对的,还真就忍气吞声地走了。大手一挥,一群护卫离了扶苏十好几步以外。
    扶苏给陈总管比了个拇指,便随着苏轼的指引,猫猫祟祟凑近了方丈日常清修打坐的院子里。
    诡异的是,院中空无一人,他们凑到紧闭着大门的正堂中,隔着一扇门有隐隐绰绰的对话声传来。
    有熟悉的大宋官话,还有些口音重的,扶苏听不懂的话。
    他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扶苏和苏轼对视了一眼,正要把小耳朵贴上大门,试图听得更仔细一些,好确认屋子里人的身份。忽然,一双带茧的大手从后面伸了来出,把扶苏的鼻子嘴巴一起捂住,捂了个密不透风,严严实实。
    作者有话说:
    ----------------------
    第14章
    扶苏:!!!
    他下意识浑身僵住了,连呼吸也一同停滞,生怕背后之人的手上沾着什么不能闻的东西。
    但是片刻之后,他试着扭动了一下小身子,感觉背后人并没有制止的意图,连带着覆在他脸上的手也松了一松。
    好消息,来者并不是什么坏人。
    扶苏松了一口气。
    他得寸进尺地试图挣脱开来,身边苏轼的声音已经响了起来,冲来者质问道:“你是谁,为什么故意吓我们?”
    “阿弥陀佛,小僧亦想知道,两位小施主为何会闯方丈他老人家的空门。”
    随着此人的话音落下,扶苏的眼前也恢复了光明。他仰起脑袋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沙弥,青色的秃秃头皮上顶着新生的戒疤,一脸的憨厚老实。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有慈悲相。
    “当然是为了看西夏使臣与大相国寺的高僧论佛法的呀。你说对吧,赵小郎?”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苏轼对着扶苏挤了挤眼睛。后者立刻会意地点头,脆生生道:“对呢,我回去要和阿爹说。他要是感兴趣了,说不定还会亲自拜访方丈。”
    原本还想驱赶两个小孩的小沙弥,听到了个“赵”字,和扶苏之后说的话,顿时迟疑住了。有资格让方丈亲自接见的贵客,其身份岂会平凡?
    何况扶苏生得玉雪可爱,像个裹在锦衣里的糯米团儿似的,极易让人产生好感,一点也不像会信口胡诌的样子。
    “对了,这位师兄,你刚才说,这几天方丈的院子里经常没人是怎么回事呀?”
    “害!”一说起这个,沙弥顿时一肚子要倒的苦水:“还不是那群西夏人们,找借口说他们的佛法修行不佳,怕辩不过咱们丢他们国家的人,就让我们离得远远的,关起门来天天找方丈和几位大师们辩经。”
    嗯??
    扶苏直觉哪里不对:“那方丈他们呢?”
    “方丈也是不堪其扰啊,每天都被缠着,连见香客的时间都快没有了,只能我们师兄弟上。可我脸又嫩,香客们根本不信我。”
    大相国寺是宋朝的皇家寺庙,它的方丈也是国家编制,需要承担一定行政职能。接待外交人员也是其中之一,甚至是近期最重要的工作。所以,就算不愿意,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当西夏使节团的陪聊。
    扶苏还想继续追问下去呢,就听苏轼笑道:“这位师兄,你可不只是脸嫩,你是本来就很嫩啊。”
    扶苏:“……”
    扶苏:“喂!”
    扶苏算是服气了。苏轼的拉仇恨能力,他已经短短时间见识了三次。就算是……事实如此,怎么能当着人家的面说出来呢,面刺不雅啊!
    好在小沙弥是个大度的人,放过了这句充满槽点的话,双手摩挲起自己的脸:“小僧倒希望能长得老成一些,最好一看就是得道多年的模样。”
    “那得靠蓄须。”苏轼又提出了建议:“师兄你是圆脸,靠唇边蓄两条肯定好看。”
    “有道理啊!”小沙弥乐呵呵地说:“回头我就照小施主你说的蓄须。”
    扶苏盯着小沙弥的娃娃脸不语,又用谴责的目光看向苏轼:你真的不是在逗他吗?
    娃娃脸配胡子……噗嗤。
    苏轼挑了挑眉,意思也很明显:我也没想到他真的会信啊!
    两人的眼神交汇了一瞬,齐齐达成了一个共识:以后还是不要欺负老实人了。就算是这位小沙弥能乐意陪两个小孩聊天,而不是三下五除二把他们赶出去。
    说什么来什么,他们聊得正开心,门里面便传出一道声音:“外面谁在喧哗?”
    “方丈!师父!……是我!”
    小沙弥眼见着有点慌,先是高声应了,又低头对二人说道:“你们现在快点走吧,省得一会儿被我师父怪罪……”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因为正堂的大门已经被方丈推开了:“净觉,你怎么如此莽撞……呃?”
    方丈和两个豆丁大眼瞪小眼:“你们是谁?从哪里来的?”
    扶苏心道一声坏了。
    他本来只想偷偷看一眼,传说中的西夏使臣到底是什么人,并不打算暴露自己。现在却被方丈发现了,拔腿就跑能免于暴露,但会前功尽弃。但是被西夏使臣记住的话,和谈再碰到就不好圆了。
    扶苏正绞尽脑汁地想着对策呢,苏轼却毫无惧色,一边拉住扶苏的袖子,一边朗声道:“我们不过是过路之人,想看西夏的高僧与相国寺高僧辩经。”
    扶苏:……救命啊!
    此刻,他脑子里全是前世的表情包。苏轼是所谓的e人社牛,而他就是那个被e人生拉硬拽地玩弄的i人朋友。
    他下意识往苏轼身后钻去,又用袖子挡住脸,一副小孩子害羞,怕见生人的样子。
    两个小施主呢,一个口齿清晰、落落大方,一个年纪尚小生得冰雪可爱。方丈本想严厉斥责的话也说不出口了。
    但方丈不肯说,有人却要说。只见正堂屋子里一个笑眯眯的人背手走出来:“怎么?大相国寺中有不速之客?”
    一听就知道是西夏使节会说的话!
    扶苏睁大眼睛,猫猫祟祟地从苏轼的袖子缝里往外偷瞄,本以为会见到一个高头大马、络腮胡须,所谓刻板印象里的游牧民族。
    出乎他意料的是,说话者竟然满脸斯文,是完全的中原长相,唯独衣着打扮与宋人不同,而是一派西夏的风情,使人一眼断定他的身份。
    也对。西夏的汉化程度比预估的高一截,肯定是有汉人谋士在过程中出力。扶苏并没有多想,他们老秦变法的祖宗商鞅,出身还是卫国人呢。
    方丈与苏轼毕竟理亏,一时没有吭声。
    这人却得寸进尺了,幽幽然道:“随随便便就能有人闯进来,难道大宋就是这样对我西夏,丝毫不将吾等使节的安危放在心上?”
    扶苏:“?”
    你是说,我们一个七岁,一个三岁,能对你们造成什么安全威胁吗?
    而且,听刚才的沙弥说,明明是你们让方丈把院子里的人调走,现在又怪我们闯进来了?
    扶苏:我决定收回刚才的不在意。
    他有点被这人无耻到了。
    方丈张口正要劝解,苏轼却直言不讳:“不速之客,与其说是我,倒不如是几年前的贵国吧。”
    三年之前,正是西夏主动进攻大宋边疆。
    这话讲得颇有些火药味。
    围观之人齐齐吸了口凉气。听者却毫不在意地笑了笑:“当真是口齿伶俐的孩子。我曾听闻大宋从不缺神童才子,今日有幸碰到了一个。”
    苏轼:“您应当也是宋人吧?”
    翻译过来就是:装什么外宾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