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历史同人]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第201章

第20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他得意地扬起了嘴角——这里面不说百分之八十?,起码一半是我的?功劳吧?剩下一半,合该颁给那位执行?人,太子宁令哥。
    也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从大逃杀中杀出重围呢?不过?,在历史的?大手下,多半很悬。
    扶苏刷刷地给仁宗写信,把自己的?猜测也写进去?了。当然,宁令哥弑父的?原因他没写。被强占了妻子什么?的?,还是太重口了,他在长辈面前很难说得出来。
    写完信件后,他用火漆封口,让人寄回了汴京。突然,他从官家又想?到了辽帝。现在的?话,辽帝面前应该堆满了军情急报吧?
    军报同时来自两个国家,而?且都是于己不利的?坏消息。想?象着辽帝的?神情,扶苏缓缓露出一个笑容。
    大伯,时代变啦。
    第138章
    好巧不巧, 扶苏口?中的“大伯”,也就是辽兴宗耶律宗真的手上?确实有两份军报,把他吓得从酒醉中一下清醒了过来。
    饮下蜂蜜水醒酒过后, 再用热毛巾敷脸, 擦擦眼睛,重振了精神。耶律宗真把自己整饬了一番, 重新回到书桌前, 翻开手头的两份军报,不由得僵住了。
    ……怎么回事?上?面的字一点没变。
    也就是说, 他刚才看到的军报, 不是酒后噩梦凭空幻想?而是真的?
    耶律宗真彻底呆若木鸡:“……但是,怎么可能呢?”
    他喃喃道。
    一向崇尚和平, 谦退得近乎软弱的宋国, 怎么会突然两面开弓?不仅击退了西夏铁鹞子的埋伏,还报复般攻下了重兵把守的洪州。云州附近的朔州、武州也有数个县城相继沦陷。
    甚至于, 就在军情传回来的路途上?,他们辽国的防线还在不断沦陷。现在, 没人知道朔州、应州、武州到底陷落了几?何。
    这不对啊?
    为什么跟我认识是宋国不一样?
    耶律宗真真的很懵。
    历史?上?, 耶律宗真就是因为喜爱宋国文化而出?名的。他擅长音律, 精通绘画。还喜好游乐民间,与臣子饮酒赋诗。正因为他崇尚宋文化,对南方的中原之国十分了解。所以才敢断言, 宋国断无?北上?之能。
    所以, 即使在位期间对西夏胜少败多, 耶律宗真也稳坐钓鱼台,丝毫不慌。因为他料定,宋朝是不会趁虚而入的。宋人的文臣武将, 既无?野心亦无?魄力。等讨论出?个结果,最好的时机早就过了许多。
    比宋国打?了胜仗更让耶律宗真震惊的是,他们竟然打?赢了辽久攻不下的西夏!这不显得自己这十年的攻伐,宛如小丑一般么?
    所以,到底为什么呢?
    耶律宗真细细地读着军报,不放过其间每一个字。有了,这写着呢!天降神雷!一定是因为它,宋国才能震慑西夏的铁鹞子,直夺洪州的。
    耶律宗真竟然诡异地感到一丝欣慰:看来不是自己太没用,是宋国运气太好。
    他长舒一口?气,说服自己后,方才召来亲近的大臣前来相商对策。这一幕他很熟悉,云州沦陷的战报传来之后,他早就和心腹们商量过一遭了,结果当?然是无?法出?兵。
    虽然无?法出?兵,但可以派遣使者,向宋国狠狠敲诈一笔岁币。谁知道,宋国最后没有上?当?,甚至两线开花,造成了今日的结果。
    思及于此,耶律宗真刚才说服自己的优越感顿时消失,败仗的郁邑之情复又归来。他吐出?一口?酒后的浊气,捏了捏眉心:这次再不出?兵恐怕说不过去?了,不然岂不是告诉其他国家,他大辽是个好捏的软柿子?
    但考虑到辽国国内的情况……他们是真的出?不起啊!唉!
    ——
    狄青一直在等辽国的士兵。
    不是原先在朔州、武州等地布防的那些,而是真正的军队储备,从京城直调入南端的那种。
    算上?狄青的羁旅生涯,其实,这是他第一眼见到辽军。从前在西北多和西夏军交锋,到了南边又遇见侬智高?所率之南人,也和越南的李氏王朝打?过交道。
    而辽军与他们都不同。
    辽国实行南北分治,其中属于幽云十六州的南人军队,在狄青看来和未经太子殿下锻造前的宋朝军队战力相当?。但是部署在朔州、武州等地增援的北方骑兵,则是他见过战斗力最强的。
    他们骑术精湛,人与马几?乎合为一体?。最可怕的是他们近乎全民皆兵。这是募兵制的大宋拍马也不能及的。所以,对付他们,需要狄青好好地费上?一番心思。
    宋朝的骑兵,人与马是新磨合的,就算有火药球这等利器,在后续的拼杀上?最多只能和辽军骑兵争得五五开。但他们的军队、马匹储备都有限,就算一换一在国力上?也是亏的。
    所以,他们宋军有什么优势呢?
    狄青在信上?写道:一来装备优良;二来物资充沛;三?来士兵的文化素质高?出?不止一截。所以他们最适合打?的就是防守之战,拼物资拼消耗,生生拖死辽军。
    反正现在是春夏之交,放牧的关键期。你们辽国的男女老?少天天在前线呆着,牛羊还放不放了?不放了你们这一年吃什么?
    至于我们大宋,血厚不怕消耗。待到辽军不耐烦了,要真刀真枪地实干起来,还有火药球这一手底牌等着他们呢。到时候出?其不意来一场大胜,就足以劝退他们了。
    太子殿下,你看我说得对也不对?
    扶苏读着信,读到这里时点了点头,说得很对呀,没什么毛病。狄青贯彻了他对火药的态度,以威慑为主。要让辽国知道他们大宋手握一种利器,就算你们有全世界最精锐的骑兵又怎样?还不是会被雷声吓得到处乱窜么?
    所以,倘若您觉得我说得对的话,就劳烦您在西夏想想办法吧。双线并?行、以战养战。这不正是我们的第二个优势吗?
    扶苏顿时哭笑不得。
    什么呀?原来在这里等着他呀!
    他就说嘛,大宋虽然物资充足,血厚,但也不是无?穷无?尽的,总不能让狄青在边境耗到天荒地老?。原来狄青打?的是西夏的主意。用西夏方面的物资,养着攻辽的军队,他还想得怪美。
    但其实……扶苏摸了摸鼻子。
    别?说,他还真有办法。
    西夏盘踞着未来的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一带。这里虽然气候干燥,还有着大片的无?人区,但其物产也相当?丰富。其中最被现代人所忽视,但死死卡住古人脖子的物资,就是盐。
    西夏的青白盐也确实是名产。李元昊甚至效仿中原国家,专设盐铁使,还建造了炼盐的国有工厂。后世每当?宋夏关系紧张,西夏就会中止换盐作为要挟。足征他们的盐质量好。
    在好几?年前,西夏使臣和谈失利,被大宋抓住把柄时,承诺的岁币里就有盐这一项。可惜后来他们仗着天高?皇帝远,时不时地赖账。官家和扶苏也拿他们没办法。
    但现在,都打?下西夏的一部分了,肯定要把盐矿给据为己有啊!甚至不需要全境,就某个盐矿的产量,就足够70亿人从大宋吃到二十一世纪。
    那还等什么呢?
    他立刻派人去?审讯业已投降的西夏军官,询问他们西夏境内哪里有盐矿。得到回答之后又写信,问官家多要了五千人马。打?算凑足一万人,摩拳擦掌大干一场,争当?一回地表最强盐贩子。
    这时候,后勤供应是自己亲爹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五千士兵就浩浩荡荡地从汴京出?发。他们日夜兼程地赶到了洪州,给扶苏的下一步助阵。
    待人全到齐后,扶苏粗粗一审阅,军队的质量居然还不错。他一边安排新来的军队好生休息,一边把他们打?散插入原来的士兵当?中,以图培养两拨人的默契。
    当?然,他一边练兵,一边也不忘安抚洪州的百姓们。送物资、免徭役、理刑狱这一套功夫,作为创始人的他已经做得相当?娴熟。
    洪州,是个被李元昊的旨意强行要求建起来的军事重镇。所以居住在其中的百姓,都和军队有些关系。登记的户籍里,有近乎一半家里都有当?兵的。西夏的士兵们投了降,他们也跟着一道投降了,心情也很平稳。
    毕竟么,跟谁过不是过?新来的这位宋国太子还承诺,等到打?下灵州后,给他们每个人发上?好的青白盐吃嘞。从前他们日夜苦哈哈地操练,哪能有这么好的待遇?
    没错,扶苏的下一站目标,就是灵州。
    灵州乃是西夏腹心之地,其意义相当?于洛阳之于大宋。倘若洛阳失陷,离汴京被攻破也就不远了。西夏也是一样的道理。打?下灵州,西夏也将濒临亡国。
    除此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灵州附近的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等,更是西夏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
    不过,马上?就要变成大宋的啦。
    扶苏一连命令长途跋涉的休息了几?日,都再未等到其他西夏军队的反扑、夺还。他由此可以确认,西夏的中枢现在是真的瘫痪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