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历史同人]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第204章

第20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前的西夏贵族们或许会这?么做,以彰显自身之高贵。但扶苏绝无可能。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最?初的卤水里加入砂石和木炭。这?个办法有助于筛除最?初的悬浮杂质。可惜和前一种方法一样,扶苏试过一遍后?就?否了?。
    理由也如?出一辙。木炭从哪里来?树木。可西夏地?处西北,最?缺大面积的树了?。
    这?两个方法,若在?海边的盐田都不是问题。但在?灵州只能否掉。实?在?可惜。
    看来还是得到?实?地?看看去啊。扶苏心?道。
    灵州的盐矿主要形式是裸露在?外的大块富含氯化钠的岩石。但凡有它出现,说明附近必有盐湖和地?下盐矿。只可惜碍于现有技术无法开采,只不过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就?已经足够多,支撑三国?人口也绰绰有余。
    而整个盐矿作业过程中,最?辛苦的部分莫过于把大块的岩石,搬运到?水源地?附近。
    扶苏注意到?,在?这?条线上,几乎每个工人的脸都有风吹日晒的痕迹,手肘、膝盖等地?方更是黑得不像话。足征他们的辛苦劳作。这?也是最?没技术含量,导致被?压榨得最?狠的地?方之一。
    他巡视过去,将所见所闻记在?心?里。或许给每个工人发点劳保用品,再安排个小推车会好点呢?
    接下来,就?是在?水源地?附近溶解岩石,制造卤水的过程了?。水源地?是西北地?区一条难得的淡水河流,环境相对友好,这?条作业线上也是人最?多、最?热闹的。
    大部分宋朝士兵就?在?此地?做工,为未来白花花的食盐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他们先是把河水引入一个盛满了?岩石盐矿的大池子中。无数人站在?池子边上,手持大网,在?沿岸捞取沉底的不溶解之物。
    从大池子中漫出来的,略显浑浊的卤水,再次被?引入下游,被?分流到?几十?口大型石锅中,被?沿岸上的人不断搅拌。
    据说,用力搅拌这?一步,可以加快卤水晾晒风干的效率。风干后?所得到?的晶体,就?是出口各国?的青白盐了?。
    扶苏:“……”
    想到?了?步骤很简陋,但没想到?会这?么简陋。他草草看一眼,就?能想到?无数个改进的策略。难道西夏人就?想不到??怎么可能,无非就?是靠着盐矿质量顶级,硬造呗。
    但扶苏可不愿意,自己治下子民吃的是这?么粗糙的法子造出的盐。会把人吃坏的!
    他没有叫停,而是立刻离开了?盐矿,去了?灵州城中。把投降大宋的官员叫来,让他在?官衙门口张榜一幅,并让小吏们四处宣传:无限量收草木灰、可用食盐、粮食进行交换。
    等重量的草木灰,可以换等重量的粮食。或者与之四分之一重量相当的食盐。
    草木灰这?玩意,用来肥地?或者当成清洗剂都很便利。乡下秋收之后?,满地?都是,一抓一把。并不是什么珍惜之物。
    结果大宋的人说,可以用它来换粮食?他们是疯了?么?
    大宋的人疯没疯,灵州百姓不知道,但他们知道,自己再不行动起来显然是疯了?。于是,自从张榜起,灵州官衙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都是来打探消息的。
    而半个时辰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一麻袋草木灰换来了?同重量的粮食后?,整个灵州都被?彻底点燃了?。
    家里有灶膛的扒灶膛,乡下有地?的扒地?,谁都不愿意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连好几天,灵州官衙附近的地?面,都是黑黢黢的一片,全是零落散开的草木灰的痕迹。
    盐矿工人们,多数都有家人在?本?地?生活。自然也听说了?这?件事。他们倒不觉得,草木灰和自己手头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只是可惜得很,自己被?困在?了?工上,动弹不得,不能去换粮食了?。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左右互相抱怨几句,就?被?一起做工的宋军给嘲讽了?:“难道殿下分的盐还不够多吗?人总不能什么便宜都占了?吧?”
    工人们一想,好像也是哦。于是越发专心?干活了?起来。他们在?手头功夫上多使?劲,一样能把没占到?的草木灰的便宜占回来。
    ——直到?那一天。
    他们心?中近乎圣人的大宋小殿下,命士兵拖拽着密密麻麻几十?个口袋而来。掀开口袋一看,里面全装满了?草木灰。另外有数个士兵手里握着木锹,要把草木灰忘溶盐的巨池里舀。
    不不不不不!这?能行吗!
    草木灰可是灰!是脏的!怎么能往盐池添!?
    盐矿工人们大多闭上了?眼睛,面上难掩痛苦。但他们好像也习惯了?。因为达官贵人一个荒唐念头,美好生活就?化作泡影这?回事,他们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
    少数几个人想拦住,但在?训练有素的士兵举起木锹之际,望着那结实?的肌肉,又默默闭上了?嘴。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盐池被?大片的草木灰污染,流向下一个池子的卤水变成黑色……不,怎么变清澈了??
    -----------------------
    作者有话说:明天一定日六,坚持到国庆结束,我发4[狗头叼玫瑰]
    第141章
    草木灰当中含有碳酸钾, 呈较强的碱性,它融入水中后?,能?和卤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反应, 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从颜色上?来说, 它的加入能?使卤水中的杂质沉底、变得澄清。从味道上?来说,它也是去除成品食盐苦味的关键。
    古代人没系统学过化学, 不知道什么是酸碱、什么是离子?、什么是中和反应。但这不影响他们利用?草木灰。要么是把它埋在土里?, 利用?碳酸钾中的钾离子?肥地。要么作为皂角的代替品,利用?其?碱性浆洗衣物。
    但用?它澄清卤水?
    勤劳的古代人民还是第一次见。
    当盐矿工人看到过了一道草木灰的卤水变清澈, 就已经瞪大了眼睛。当他们看到澄清卤水被当场熬煮成盐粒, 成品盐如雪般晶莹洁白后?,更是惊掉了下巴。
    腐草为萤、雀入大水为蛤、点石成金、草木灰洁食盐……顷刻间, 扶苏露的这一手?一下就和种种传说并提了起来。众人看他的眼神都闪着熠熠的光。
    但扶苏并不知道, 扶苏自己?正对着刚出炉的成品盐粒放闪呢!这么洁白,都够去做牙膏的广告了。东晋有“空中撒盐差可?拟”用?以比喻雪之洁白的逸闻。但那是王谢两家才吃得起的盐, 质量定然非比寻常。
    今天,却能?在西北的盐池里?量产。
    他再用?手?指沾了两粒, 放入舌尖, 脸立刻皱巴了一下——被咸的。但那张皱巴的白生小脸很快舒展开来, 甚至绽出笑容。因为除了咸味以外,其?他譬如苦、腥等?怪味近乎于无?。
    也就是说,从颜色和外观上?, 灵州盐和现代工业精制食盐已经没什么两样。
    而一切的功臣, 竟然就是随处可?见的, 被烧焦得黢黑的草木灰。
    “果然是好个东西呀。”扶苏感?慨万分地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土。碱的作用?极大,但自然界中的碱性物质并不多。能?低成本持有的非碳酸钾莫属。烧一把砍断麦穗后?的麦秆, 用?处多得数不清。
    左右试探地问道:“好东西?您说的是指……它吗?”
    他们指了指地上?零散的灰点子?。
    “当然了。”扶苏说:“不仅能?肥地、洗衣服,还能?当净化剂用?……”他说了一半,看到左右的脸色大为惊诧:“你们居然不知道吗!?”
    左右:“我们……应该知道吗?”
    《求知报》上?又没教?
    再看工人和其?他士兵们,听?了他的话也一脸茫然的模样,仿佛在听?天书。
    扶苏懵然了一刻,旋即拍了拍脑袋:对哦。是他想岔了。
    古代人民有使用?草木灰的历史,又不代表全天下所有百姓都会用?。煤炭不也一样么?在狄青的家乡登州,每年冬天都会烧上?不少。但蜂窝煤在军中推广前,好多士兵压根闻所未闻。
    但这么便宜、经济、实惠的好东西,在化工业发达之前,不应该全国推广一波吗?
    扶苏说干就干。
    当天夜里?,他就在灵州的临时住处里?,灯下握笔、埋头苦写。写的内容不是军报、不是家书,而是一封久违的投稿文章——《论草木灰的制法及其?妙用?》。
    文章中,扶苏从草木灰的性状、制法写到不同?用?法之上?,写成了一篇完整又漂亮的科普文。他甚至还对草木灰能?起作用?的原理,做出了相应的解释来。
    譬如,草木灰能?浆洗衣物,扶苏虽然没有直言“碱性”两个字字,却点名了其?中的内容物(即碳酸钾)和皂角有着相似的性状。不仅可?以溶解脏污,还能?拭去油渍等?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