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历史同人]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第210章

第21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狄将军,你说?得对?。”扶苏说?:“但我总忍不住担心,怕被辽军抢回去。”
    狄青:“殿下不妨看看居庸关的俘虏吧。倘若把他们放归辽国?,他们愿意?吗?”
    “……”
    肯定不愿意?,辽国?哪里有那么好的干粮和盐给他们吃?
    所以,被他们攻下的那些地?方,老百姓们会同意?自己重归辽国?治下吗?
    扶苏:“我明白了。”
    “好吧!”他语气突然?振奋了起来:“那我们班师回朝!”
    他们离开时,居庸关的狼烟久久不消散。城头上的旗帜从辽变成了宋。想来,这天下第?一关归属变更之事,不日就要传出。
    这当然?是扶苏安排的。
    “希望我们班师回朝的时候,辽主已经回过味来,派来使节团议和了。”他说?。
    有那么快吗?
    扶苏略略估算了一下。恐怕,得辽国?的反应非常迅速才可行吧。反过来说?,这刚好是对?辽国?君主政治智商的测算。要是他们来得快,说?明辽国?君主足够识时务,说?明和谈意?愿强烈,谈下山前七州的可能性极大。
    若是来得慢了呢,刚好说?明辽国?上下反应迟缓,君主优柔寡断。他们大宋守住、坐稳十六州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总之,他们大宋横竖都不亏!
    -----------------------
    作者有话说:做了一堆检查,看参数心脏是大概率没问题了。
    但是今天胃、耳朵和牙齿又不舒服了,整个人就是四面漏风中(悲)
    明天复诊,顺便挂个别的科看看。
    最大感想是,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身体[裂开][墨镜]
    第146章
    诚如扶苏所猜测的那样, 辽国?那边的反应称得上一句“快”了。
    当?居庸关投降、燕山被拔下的战报传到辽国?朝廷上时,满朝文武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
    怎么回事?
    连居庸关也?破了吗?
    这剧本不?对吧?
    战败明明接踵而来,群臣好像还反应不?过?来似的, 气得耶律宗真心口闷痛——
    无论是派遣使臣, 还是暗中联络西夏偷袭的安排都是他做的。在这个过?程中,满朝文武毫无贡献。结局虽然弄巧成拙, 但你?们摆出这副无辜表情是什么意思!?是在怪朕吗?
    说到底, 就是因为有你?们一干空吃粮饷、遇事不?决的臣子,大辽才会变成今天这样吧?
    耶律宗真强忍着火气:“诸卿可?有什么想说的么?”
    话音落下, 一片沉默。
    耶律宗真眉心又跳了跳。快忍不?住了。臣子们也?察觉了气氛的微妙, 愈发战战兢兢不?敢开口。
    拯救这一切的,是耶律重元。
    耶律重元是皇太弟, 辽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这当?中有一段渊源:他和?耶律宗真的母亲萧太后暗中谋划宫廷政变, 试图行废长立幼之?事。而她疼爱的幼子、既得利益者耶律重元本人却向皇帝兄长举报了母亲的阴谋。
    耶律宗真十分感谢他,把?他封为皇太弟, 并扬言皇位要兄终弟及。这位太弟比起耶律宗真的儿子们颇有能力,也?获得了朝堂的一致认可?。他愿意开口, 满朝文武都悄悄松了口气。
    谁知道, 耶律重元一出口就是石破天惊。
    “臣弟以为, 宋国?妄自撕毁盟约在先,偷袭居庸关围而不?打,看似是北上战线过?长、匆匆鸣金收兵, 实则是对我?大辽的挑衅之?举。”
    他说完后, 当?即有人表示不?满意了。
    “怎么可?能?”
    “弱宋怎敢挑衅我?大辽骑兵?”
    可?是大辽最引以为傲的骑兵, 不?是已经被宋国?的地上神雷灰溜溜赶回了老?家了吗?
    耶律重元面色倏然冷了下来:说难听的实话注定是遭人讨厌的角色。但在他看来,事实摆在面前,却蒙着头假装充耳不?闻的人更可?笑。
    难道在这个朝堂上, 不?会只有他和?阿兄两个看清局势之?人吧?耶律重元一想到此种可?能,就忍不?住倍感绝望。
    他扫视一周:“那你?们说,若宋朝盘踞居庸关,时不?时突袭骚扰,我?大辽该如何防备为好?”
    “当?然是派兵……”
    “派兵的军饷谁来出,你?出吗!?”
    朝堂上复又一片静寂。反调彻底消失之?后耶律重元才继续说道:“所以,依臣弟之?见,辽宋如今攻守之?势已然殊异。以宋国?对南州的执念,他们迟早会卷土重来。吾等当?早做准备。”
    “但你?方才不?说派兵不?……”
    “所以臣弟恳请陛下,早日再派使节出使宋国?!以摸清宋国?之?虚实!”
    “哦?派使节?”刚才一直不?言不?语的耶律宗真似乎来了点儿兴趣:“除了探清虚实外,这使节要和?宋国?谈些什么呢?”
    “自然是谈和?平。”耶律重元说道:“至少在秋收以前。”
    秋收时分,人精装马也?贴膘,才是他们辽军最强也?最有余裕的形态。在那以前,他们大辽必须要精打细算过?日子。朝堂上谁都清楚,他们短时间内打不?起第二次仗。
    “所以,使节团要和?宋国?约定,他们虽盘踞居庸关,但不?可?骚扰我?等。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付出一些钱财或土地。”
    耶律重元说出这句话时,是做好了挨一顿骂的准备的。但出乎他意料,无人反对,就连远远坐在上首的兄长也?没有骂他“丧气话”“有辱我?国?威”之?类的话。
    “付出土地”几个字,让他们陡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即使那只是下策、备用?方案。
    耶律宗真只问了一个问题:“那么,谁愿意率使团出使宋国??”
    耶律重元陡然跪下:“臣弟愿往!”
    这个决定,在他主动提出“使节团”三个字时就做下了。或许在未来的史书上,他会成为不?光彩的屈辱的名?字。但是耶律重元愿意,为了他国?家能越过?这艰难一步,他甘愿背负骂名?。
    这是短期之?内,辽国?第二次出使大宋。比起上一次前去谈判云州和?岁币的使团,耶律宗真的重视程度显然高了很多。就连送给“异父异母的亲弟弟”大宋官家的礼物,他也?亲自过?问一遭。
    但是吊诡的事情出现了。明明领头人是当?朝皇太弟,但愿意充当?副使、使节团成员的人却寥寥无几,差点让耶律重元成了个孤零零的光杆司令。最后,还是耶律宗真捏着鼻子,一对一和?群臣谈过?后,才又招来几人一同出使。
    愿意在国家危难的关头当?出头鸟,他们高风亮节的程度虽不?如耶律重元高,但人格底色都是相近的。出发才几日的时间,很快就熟悉在一处。面对辽国?的危机,他们也?有各自的看法?。
    “依我?所见,我?大辽虽然危机重重,但也?未必没有破局之?道、反过?来说,那宋国?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那神雷能上天下地,难不?成还能收拢人心不?成。”
    “此言得矣。南边诸州和?宋国?分离百年,怕是连语言也未必相通。就算他们侥幸打下来了,怎么守住?当?中未必没有我大辽可乘之机。”
    几人交流完想法?以后,齐齐看向了团长耶律重元,想听听他如何定夺。只见耶律重元微微颔首道:“我?亦如此作想。只可?惜,不?能在朝堂上的蠢材面前说。”
    “不?然,那些蠢材们只会问你?‘那为何不?发兵夺回来’‘尽会说丧气话’。”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众人会意大笑。笑过?之?后彼此亲近了几分。
    “不?若我?等南下路过?诸州时,以借道为名?仔细看看!宋国?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所做之?事必有缝隙!”
    耶律重元:“我?正?有此意。”
    ——
    有此意的人,远不?止他一个。当?苏轼知晓了辽国?将有使节出使大宋,且要路过?云州时,立刻兴奋地搓了搓手:“真的吗?得好好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上首的王安石皱眉:“不?可?胡闹。”
    “王大人,你?想哪里去了?”苏轼笑得两只眼睛都弯起来了,俗话说像“一脸贼像”的模样,搓着手:“我?又没说要打他们一顿。”
    王安石:我?也?没说你?要打他们啊。
    还是说你?其实真想过??
    “既然辽国?使节团来了,我?们当?然得拿出最高规格招待,务必让他们感受到大宋对邻邦的热情、百姓生活的幸福程度,和?我?们大宋先进的当?地治理水平。”
    苏轼兴致高昂地说完后,挑了挑眉毛:“王大人,难道你?就不?心动吗?”
    王安石:“。”
    谁说他不?心动了?
    好歹也?是考过?了两次试,好不?容易才当?上的云州知州的。王安石怎么都不?想被人看扁了去,何况还是被他讨厌的辽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