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历史同人]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第214章

第214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耶律重元一边寒暄,一边在心中暗暗作起了比较:和祠堂里半笑半肃的像极其相似,但真人的线条更软和,瞧着也生动多了。
    他?总算知道,为什么祠堂里的行人们?,独独夸赞样?貌,还期待自己的儿女长相和宋国太子相似,因为……真的很可爱啊。
    扶苏:“……”
    他?眼尖地瞥到耶律重元脸上的了然之色,一点儿都不想知道此?人了然了什么,对他?印象又有几何?。又在心里狠狠地给苏轼记上一笔!可恶的苏轼!肯定是你!
    “皇太弟远道而来,想来舟车劳顿了,不如先在相国寺中安置下来如何??稍晚些时候,我再?带您入宫赴宴,官家届时会设宴款待,有我大宋文武百官一同作陪。”
    耶律重元自然点头。他?大约心中有数,谈判将是漫长的拉锯战,并不急于一时。但除了落脚休息外,他?另有一件事拜托扶苏。
    “想游览汴京?”扶苏指了指自己:“还要我作陪?”
    耶律重元故作退让:“若是有哪里不便?的话,那就……”
    “没问题的呀。”扶苏一口爽快答应下来。
    他?大约猜到了耶律重元在想什么,并且毫不排斥。汴京的繁华,就算让他?看到又如何??光是城门的威慑,想来也并不足够。也该让他见识下大宋的软实?力了。
    两人各怀心思,一拍即合。前往汴京城的路上耶律重元也不安静,又向扶苏请教起了宋朝的文化。扶苏仿佛回到了在国子监,被梅尧臣、杨安国考验的时候,额前黑线地应付着一个又一个看似请教,实则考验的问题。
    耶律重元对汉家文化?的理解相当之深。当中有几个问题的深度,连扶苏都暗暗吃惊。但他?不知道的是,耶律重元表面虽然平静,但内心郁卒颇深——怎么这位年幼的小太子,连知识都如斯广博啊?完全难不倒他?!
    他?又一次深深地受挫了。
    扶苏没看出耶律重元的心思,是因为他?没想到成?年人会无聊到自降身价,和小孩子比试。但同他?一齐陪驾的内侍却轻笑一声,补充道:“太子殿下他?,年仅四岁时就夺了三元桂冠,亦是我大宋最年轻的状元。”
    耶律重元的心碎了一地。
    最年轻。状元。
    好?的好?的,我错了我认输,我再?也不会不自量力,和这位宋国的小太子比试高低。
    比的越多,他?的心也被伤得越狠。
    汴京城城门大开,圆顶拱形门的厚度宛如漫长的隧道,使耶律重元方?才消退的震撼感又回?来了。不仅城墙高,连厚度也如此?之厚,实?在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耶律重元忍不住用眼睛目测厚度,没看见身边的小太子垂下眼,状似不经意道:“对了,近来我大宋正好?有些仪式,使节团们?也一并参加吧,不然就显得我们?大宋怠慢了不是?”
    耶律重元“嗯”了两声应下。不就是参加什么活动当木头桩子吗?去就是了。说不定还能借机多打听点消息呢。
    后来,他?无数次感到后悔,当时没有留心这句话中的陷阱。能让宋国天才般的太子亲口相邀的,能是什么简单仪式?他?要是再?重视点,不表现得那么失态的话……
    可惜,不是谁都能再?来一次。
    扶苏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面上神情一松。在耶律重元试探着问起城墙时,也好?心地答出了具体?数据:“有四丈之宽,三丈之厚。辽国应当也有差不多的城墙吧?”
    耶律重元流汗:“哈哈……有的吧。”
    有个*,根本没有!
    他?立刻失去了继续打探的心思,同时扫了扶苏一眼:是错觉吗?面对试探,这位小太子总是坦率地有什么说什么,但总有办法让他?闭嘴。
    扶苏:哪里的话?纯属偶然。
    使节团的目的地在相国寺。辽国西夏的国教都是佛教,相国寺是使节团的固定住所。扶苏和相国寺有许多交集,便?提前跟他?们?打了招呼。这一次,连居住相国寺的散客也清场了,保证从上到下都是自己人。
    苏轼怒斥西夏使节“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的故事,不会再?发生第二次。
    相国寺环境清幽,菩萨们?的法相也雕刻得极其精妙,栩栩如生。但忠实?的佛教徒耶律重元今天却毫无参拜的心思。他?安置好?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走向寺门口。
    那里,扶苏正背手?对着他?。听到脚步声悠然转了过来,冲他?会意地笑了笑:“太弟殿下,看来是迫不及待想逛逛汴京了。”
    耶律重元:“是。”
    他?没有否认。他?必须亲眼看一看汴京。想确认一下苏轼吹嘘的是否在说谎。想从寻常的市街上获取更多的情报。
    扶苏:“那走吧。”
    他?的态度自始至终地坦荡。耶律重元想看什么就尽情看吧。毕竟自从收到辽国要派遣使节团的消息以来,自己在汴京以逸待劳。
    他?可以保证,耶律重元会对自己目之所及的信息量感到满意。也可以保证,出现在辽国使节团眼前的一切,都是出自他?的安排。
    甚至包括最近三期的《求知报》。
    为此?,扶苏还特意跑了一趟《求知报》编辑部,和主编沈括一起校对了稿子。确保“草木灰的多种妙用法”之类的有效内容不会被耶律重元看到,再?带到大辽去。
    ……结果?,耶律重元还真就瞄上了《求知报》。
    他?路过了茶楼之时,恰逢里间的茶博士正在念《求知报》上的文章,底下的听众一番如痴如醉的模样?。自诩为汉文化?自身爱好?者的耶律重元立刻停下脚步,想知道茶博士讲了什么内容。
    这一停,步子就再?也抬不起来。他?的面上也露出了沉醉叹服的表情。唯独在文化?之深之广上,耶律重元能毫无耻感地承认,他?们?大辽确实?比邻居宋国差太多了。
    今日?一见,不止是深度广度,就连种种创举也别出心裁:“真不知道,这报纸的主意是谁出的?为何?此?前从未有人想过呢?”
    耶律重元把头偏向扶苏,想从他?那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出乎他?意料,宋国太子不像之前那般洋洋洒洒地介绍。他?只做了一个无比简单的口型,就结束了这次问答。
    耶律重元:“……”
    我就知道,我就不该自取其辱!
    -----------------------
    作者有话说:还以为能写到扶苏攒的大活呢。
    不管了,先给人一点小小震撼吧[狗头叼玫瑰]
    第150章
    “是我。”扶苏说道。
    早在耶律重元的兴趣点转移到《求知报》上的时候, 扶苏就做好了自己又?会?吓到人的心理准备。但他毕竟不喜欢别?人夸他,被问道时只用简单的回答了事。
    片刻后,扶苏就看见?耶律重元的脸上浮现?出?一个苦意弥漫的微笑——堪称完全丧失了表情管理的程度。这不管对于一个皇太子、还是外交人员都是绝大的失态。
    这反而使扶苏更加好奇, 是无关立场的好奇, 耶律重元为什么会?如此作态?苏轼到底给他灌输了什么啊?
    他旁敲侧击地问了一嘴。也许是耶律重元真的被打击得很彻底,也把苏轼吹嘘的那些?内容说了个七七八八。又?道:“云州之见?闻业已令我不可思议。不想来到汴京, 方?知天外还有天。”
    苏轼夸耀过的内容, 竟还不足宋国太子本人优点的二分?之一。
    扶苏:“……”
    他脚趾抠地了一会?儿,方?才抬起头, 谆谆对耶律重元说道:“其?实你不用跟我比, 真的。”
    “多谢小殿下宽慰了。”
    扶苏无奈地抿起嘴角:看来耶律重元以为他在打官腔?实则不然。他的意思是:只有辽国未来的继承人才需要对标他。你是注定?出?局的皇太弟,何?苦处处比较, 惹自己不高兴呢。
    要是耶律重元听到扶苏的心声, 说不定?就不是无奈苦笑,而是气得吐血了。
    思及于此, 扶苏自己也摇了摇头:“报纸快要念完,我们去别?的地方?逛逛吧。”
    别?让人再内耗了, 良心上有点过不去。
    耶律重元点头, 对身后的人使了个眼色。那人立刻脱队, 买了份崭新的报纸。队伍中的动静瞒不过扶苏。耶律重元觑着他恍若未觉的眉眼,悄悄地松了口气。
    报纸实在是个新奇的好东西,对开启民智大有裨益。他觉得大辽也可借鉴一番, 准备回去就推荐给皇兄。看样子, 宋太子对他的效仿至少?是不反对的意思。
    “多谢殿下的慷慨。”他说道。
    扶苏觉得耶律重元似乎又?误会?了什么:他不阻止模仿, 难道是因为他慷慨吗?是辽国的识字率摆在那,根本不至于到担心的地步啊。
    光是在汉人管辖的十六州内,扶苏实地踩过点后就能明显感觉到, 当地百姓的识字率远不如大宋高。更遑论由辽人管辖的更北边,即游牧民族的聚居地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