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历史同人] 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 > 第217章

第21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耶律重元悻悻然收回?脚步,立刻把目光投向?了扶苏:虽然没有任何理由,但直觉告诉他,此事肯定和宋国太子脱不开关系!
    大宋的百官也和耶律重元一般反应,遇到不理解的事,率先看向?了扶苏。但他们和耶律重元光凭直觉不一样,纯属经验之谈:棉花、土豆、祥瑞降雷……哪个?不是小太子鼓捣出来的?
    一瞬间,扶苏齐刷刷被数十道目光盯上?。他无辜地摸了摸鼻子:至于这样吗?
    如果大家能听到他的心声,一定会整齐地说道:至于,太至于了!
    好吧,都知道是他的手笔了,那事先准备好的安慰大家的套词儿就用不上?了。扶苏抬手往前一指:“诸君请看。”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极目远眺,还真发现了一个?,一个?,呃……整齐的黑色方块?
    这个?诡异的黑色方块,还正以匀速缓缓向?他们所?在的高台走来。再?结合“阅兵式”三?字,众人还有什么不明了的?
    有人出声道:“是禁军!”
    是……宋军。
    耶律重元屏息凝神,准备仔细探勘一番。能让官家和太子放任他观察,并视为对辽震慑的阅兵式和宋国禁军,到底是何方神圣?
    -----------------------
    作者有话说:准备大招连放了[墨镜]
    第152章
    狄青正在蛰伏中?。
    从去岁的冬天开?始, 大?宋就?一直在打?仗、打?胜仗。每一场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帅,班师回?朝后,他的地位和声望一路水涨船高, 以至于?官家封无可封, 为?此还颇为?苦恼。
    但?狄青的心中?并?不圆满,仍有遗憾。他攻下了居庸关, 将燕山划作辽宋的边界, 出于?战线和国力的考虑,不得已鸣金收兵。但?这不代表他心中?就?已经满足了。
    按照狄青的设想?, 若能一口气收复十六州, 恢复华夏故土,才能一浇他胸中?块垒。他原以为?这个愿望要等到?几年后、十几年后才能完成, 没想?到?, 太子殿下很快就?把实现?愿望的机会再度摆在他眼?前。
    “我们去吓唬一番辽国人,怎么样?”
    狄青:“吓唬?”
    “对啊。”扶苏一手撑着头说道?:“用我们的军力震慑辽国派来?的使节团一下, 让他们老老实实把山前七州还回?来?。狄将军,你觉得怎么样呢?”
    如果是别的任何一个人说这句话, 狄青都会礼貌地给他请个郎中?, 让他看看脑子。但?说这话的人是太子殿下……
    他露出一个无奈的微笑:“殿下想?让我怎么做呢?”
    扶苏以手击拳:“就?等你这句话呢!”
    他招了招手, 示意狄青侧耳过来?:“辽国的骑兵不容小视。寻常的士兵,恐怕很难吓到?他们,我们得想?些不一样的法子……”
    而现?在, 就?是那些法门兑现?的时候了。
    狄青骑着高大?的骏马, 身披铁甲, 在阳光下折射出凛凛的冷寒色。在他身后,一百四十四位穿着相同的士兵,摆成方块式的战阵, 随着鼓点声整齐地向前迈进。
    他们的头部被坚硬的铁甲覆住,只露出眼?睛的部分来?。伴随着整齐的、气势汹汹的整齐脚步声,好似永远不知疲倦、不畏痛苦,只知道?前行的无感情的死士。分明是仲春四月,阳光和煦,但?他们经过之处,空气都因铁甲带来?的寒气凝固了些许。
    鼓点打?到?地六百声,狄青一抬手,没有别的多余动作、没有马匹和士兵的凌乱脚步,方阵整齐地停了下来?。再一转头,恰好就?对上了官家、太子和辽国使节团所在之高台。
    一百多人被利落地驱使、好似只有一条心,整齐划一的动作,令高台上所有人为?之侧目。范仲淹见状就?感叹不已:“昔日孙武练兵时,大?抵不过如此吧?”
    “孙武练兵,驱使的全是妃嫔女子。”扶苏接过话头:“但?狄将军练兵,要指挥的人完全不一样,不信您仔细看?”
    他伸手指了指,众人全都循着方向望去,忽闻一声讶异的惊叫。
    “怎么可能呢!”
    说话的人语调怪异,浑然不似中?原口音。众人又看这大?庭广众下失态之人是谁,一看就?倍感无语。还真不是中?原人啊,这不就?是那个夏国公的舅舅吗?
    夏国公尚在襁褓之中?,扶苏担心他被阅兵式吓到?哭闹不止,就?给他放了个假,其母也就?是李元昊的皇后陪同照顾。代表西夏方面来?的,就?是这位舅舅了。正好,如果他没有沦为?阶下囚,就?是西夏的实际掌权人。
    这位倒霉舅舅不顾周遭的奇异目光,眼?睛都要瞪出眼?眶来?了。他的口中?一直喃喃重复着“这不可能”几个字:“宋国怎么可能学会呢,这明明是……”
    “铁鹞子?”扶苏接话道?:“可铁鹞子都不敌我宋军,已经是手下败将了,我们大?宋想?学,又有什么学不会的。”
    他好整以暇地说。
    铁鹞子的组成部分有二:高大?耐跑的骏马和通身披遍的铁甲。只要有了这两?个利器傍身,就?算是力气一般的普通士兵,战斗力也能成几何式地增长?。要是再辅以精锐士兵,确实配得上“攻无不克”的凶名。
    但?在扶苏看来?,这也不过是西夏趁着地利之便罢了。谁让他们盘踞之处铁矿丰富,又是天然的马匹牧场呢?但?现?在被扶苏接管,想?复刻、想?改良简直轻轻松松。
    譬如说,他在打?铁时用蜂窝煤代替了木炭,大?大?提高了炼铁的效率。又用棉花在重铁甲内部缝了一层软夹层,解决了铁制重甲在冬天过度吸冷,无法穿上身的问?题。
    自己引以为?傲的利器,被他国轻而易举地复刻展览,夏国公舅舅何止是道?心破碎。
    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宋国不过是运气好。先借着天罚神雷破解了铁鹞子,又赶上宁令哥那浑人的刺杀了李元昊,趁机浑水摸鱼,捡了现成的便宜。
    自己全家沦为宋国的阶下囚,不过因为?天时不在罢了。
    直到?看到?宋军复刻出一比一,甚至气势装备不亚于他们的铁鹞子,他才被迫面对那个他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宋国乃是有备而来?。
    西夏确有铁鹞子,也一度在十年前和宋军打?得不可开?交。但?那时,宋军凭着逊色于?他们的士兵和装备,硬生生将战事拖了三年。西夏已经几近弹尽粮绝,辽国眼?见都要坐不住了,宋国却只是有点伤筋动骨的征兆。
    仗一停,就?算缴了两?笔岁币,依旧是欣欣向荣的盛世。
    他们那时候就?明白了,单论国力,宋国远远超过其他两?国。但?现?在他们连装备就?追赶上来?了。那胜负岂不是不言自明么?
    夏国公的舅舅头低下了,官家的头却高高抬了起?来?。他摸了摸扶苏的头:“方阵中?人行走坐卧都无比整齐,看着就?像一人做的。肃儿,可否告诉阿爹,这是怎么做到?的?”
    是啊,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包括耶律重元在内,附近的所有人都好奇地竖起?了耳朵。都想?知道?个中?诀窍。
    扶苏环视了一圈,抱着手臂悠悠然:“我不知道?啊,我只负责挑人组成方阵,训练全部是狄将军负责的。”
    丝毫不提他是怎么传授军令口号,怎么矫正阵型,怎么设置赏罚机制的。
    耶律重元听罢,心下顿时一个咯噔:狄青?那不就?是把他们打?败的将军的名字?
    狄青此人,在大?宋声名鹊起?于?平定广源州侬智高叛乱。但?在辽国,则是近期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名字,一度超过耶律宗真本人。山后九州,九失其八,还有居庸关之失守,都和他脱不开?关系,堪称“卷卷有爷名”。
    耶律重元今天又打?听到?一个新情报,这位以善战闻名的狄将军,连训兵、掌兵都如此厉害?明明西夏攻克还不久,就?能复刻出一支装备更优良、军纪也更严明的铁鹞子?
    他看着眼?前不断走过的骑兵方阵,三个、五个、八个……渐渐地失了神。
    不会这些,全是狄青的手笔吧?他难道?会分身吗?到?底怎么管得过来?的!?
    秦末汉初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传说。不管多少有士兵到?了他的手下,都能短时间内如指臂使。狄青虽然也是本朝名将,却也不好意思碰瓷古之兵仙。
    他能飞快地训练好十个、乃至二十个方阵,把他们训练得意念合一,不是因为?自己能力出众或会分身,而是仰赖另一样东西。
    ——《求知报》。
    四年来?,扶苏兢兢业业地《求知报》,每一份内容都要派国子监学生前往禁军大?营讲读的坚持终于?收获了结果。
    现?在的《求知报》,可以毫不客气地被称为?大?宋的国民读物。但?谁还记得,它的起?始,是因为?扶苏先后给梅尧臣、给狄青打?了包票,要开?启士兵之智?要写一份适合士兵看的读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