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都市言情 > 巅峰学霸 > 巅峰学霸 第219节

巅峰学霸 第219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然乔喻也不太感兴趣……反正没他什么事情。
    最终华罗庚奖被一位鲁东大学的老教授获得,陈省身奖则被燕北大学跟余江大学两位年轻教授瓜分了。
    期间田言真还被请上台为陈省身奖获得者颁了奖。
    虽然跟他无关,不过乔喻也感受到了那种获奖后的气氛。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掌声最热烈的时候。不管台下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但只听掌声绝对是真挚的。
    颁完奖之后,就是合影时间,十点到十二点则是两场六十分钟报告会。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场报告就是本届陈省身奖得主的报告,讲的是黎曼流形方面的内容。
    诸如在gromov-hausdorff距离下收敛的极限空间的奇异性与正则性之类的东西。
    对这块乔喻还是有些兴趣的。
    因为gromov-hausdorff距离主要就是衡量两个度量空间在适当的嵌入条件下如何接近,其中一些思路对他的研究也有些帮助。
    尤其是提到gromov-hausdorff紧性定理的部分,报告人提出的证明思路是利用曲率控制下的测地行为和度量约束构造极限空间。
    这让乔喻想到了在他的模态空间中是否可以通过类似的曲率约束和度量行为来构造一个模态极限空间。
    从而在模态数论或模态几何中研究类似的紧性性质。
    因为在黎曼几何中,曲率控制着测地线的行为和流形的整体形状;而在模态空间中,可以设想类似的模态曲率,用来描述模态关系之间的紧性或收敛性质。
    嗯……这个模态极限空间可以是新的逻辑几何对象,具有某种约简性质。
    总之,对于乔喻来说还是有些收获的。虽然只是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但说不定未来就真的有用了呢?
    台上的报告人时间控制得刚刚好,11点58分时完成了报告。
    主持人也没让时间拖延多久,差不多十二点上午的会议就圆满结束。
    接下来就是午餐时间。
    不过在退场时,发生了一些小骚动。
    耳朵一直都很敏锐的乔喻甚至听到了后面有人提到了他的名字。
    “田导,我刚才好像听到有人叫我?”乔喻问了句,还看向他身后的乔曦:“妈,你听到没?”
    “不是在叫你,就是念你的名字……”田言真没好气的说道,随后解释道:“大概是你的论文上官网了。”
    说完,田言真拿出了手机,查了一下。
    果然,十二点整的时候乔喻的论文在上公布了。
    乔喻凑过去看了一眼,果然发布了,毕竟论文题目看起来就很熟悉。
    就在2025第202卷第六期的内容中。果然第一篇论文就是他的。第二篇则是陈师兄的一作。
    这一期总计五篇论文,也一同发布出来了。排在陈师兄下面的论文题目是《microlocal morse theory of wrapped fukaya categories》
    乔喻觉得如果他没插队的话,估计这篇就是封面论文了。
    至于田言真显然没有这些感慨,他只是看着前两篇作者的名字沉吟不语。
    乔喻来燕北大学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四大顶刊上已经发了三篇文章,不对马上还有第四篇……
    顺便还带着他的师兄在上留了个名字。
    不到一年啊……
    “乔曦,等会吃完饭,麻烦你就把他带回房间,今天先盯着他,明天的报告会完成之前,别让他到处跑。”
    “好的,田院士。”乔曦如往常般,轻松的应了句。
    “不是,田导,难道接下来的会议我都不参加了?”
    “你要参加什么?你在房间里好好准备报告就行了。你要想听谁的报告,回头我帮你请到研究中心,让他再给你讲。”
    田言真霸气的说道。
    乔喻无语,然后看向袁正心。师爷爷笑而不语。
    好吧,没反对就是赞成了……
    没办法,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的。
    ……
    华夏数学年会其实不止是一次会议能概括的。还包括多个分会的卫星会议跟论坛。
    除了已经召开的代数几何会议外,还有诸如计算学会的会议,计算机数学前沿会议,生物数学会议、数学与传播论坛等等……
    不但有这些会议穿插其中,还有各种分会场的报告会。
    简单来说早上主会场的报告会之后,下午就能到处乱窜了……
    不过乔喻被剥夺了这个资格。
    吃完饭后只能被乔曦守在房间里,准备第二天的主会场报告。
    说实话,他是有些想不明白田导干嘛要把他困在房间里的。
    反正他觉得没这个必要。
    毕竟做报告这种事,他甚至可以脱稿……
    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都印在脑子里,根本忘不掉,更别提ppt早就做好了。
    好在身边还有乔曦。
    “所以为什么不让咱们去参加听讲座呢?”
    “大概是怕你太飘了吧?毕竟是临时决定的。”
    “哎,那只能说明田导还是太不了解我了。我最谦逊了,怎么可能飘呢?”
    “这就是你还不老老实实准备的理由?没事干就把ppt再检查一遍,别出什么问题。袁老师跟田导都很看重你这次报告的。”
    “哦……”
    没办法,换个人乔喻还能随便忤逆……但乔曦就算了。
    其实田导看他还是很准的,比如还不够叛逆。
    不过也无所谓了,禁足半天而已。
    最让他气闷的是,在微信上跟陈师兄聊天,这家伙都只回了一句:“老板刚跟我说了,如果你微信上找我,就让你赶紧准备明天的报告。小师弟,要不,你还是先听老板的吧。明天你的报告很重要的。”
    陈师兄也叛变了,乔喻也彻底没办法了。
    ppt是没必要检查的,随便看了眼,乔喻干脆把精力放到了继续研究上……
    浪费时间啊!
    ……
    次日,依然是大宴会厅。
    今天的时间其实更充裕一些,没有开幕式跟颁奖典礼,当第一场报告结束之后,还有二十分钟休息时间。
    而当乔喻坐到主席台上,突然发现今天宴会厅的人好像比昨天更多了些……
    这……大概是错觉吧?
    第155章 聚光灯下
    科学家,或者说高知人群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许没有很多财富,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社会的财富增长,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这些人的努力之上的。
    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他们就好像是社会财富增长的发动机。在人们看不到的领域干着最累的活。
    就好像正常家庭买车之后,除了保养或维修,没谁会特意每天都把车盖打开看看发动机的样子。
    是的,大家都知道发动机很重要,但没事的时候谁都懒得看上一眼。
    因为绝大部分普通人并不知道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也不懂其原理。他们只需要知道这玩意儿还能用,没坏就足够了。
    数学家就好像是学术界的发动机。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大家对数学界的关注其实大多数时候也仅限于有没有什么趁手的好工具能拿来用用。
    甚至就连同样的科研资金申请,数学向的研究资金也比其他理学类的要少些。
    诸如物理、化学……毕竟后者需要各种实验。实验室的投入跟各种仪器都需要钱……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学家的高光时刻其实不多。
    用一支笔跟一张纸就能构造出极致浪漫终究只有少数人。
    绝大多数人其实能够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做出些改进就已经能混出些名堂了。
    是的,其实陈卓阳完全没必要感觉羞愧。
    因为数学研究的本质决定了重大突破并不常见。
    百分之九十数学家的工作就是细化已有理论或解决局部问题,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成果不重要。
    因为这些积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让那些天才灵光突然闪一闪。
    种种原因也决定了,对于绝大多数数学家而言,能在重要会议上做六十分钟报告,就已经是人生的高光时刻了。
    毕竟这里不是分会场,而且给的时间很长。而且今天现场人真的很多,甚至看上去似乎比上次世界代数几何大会的人更多。
    好在乔喻已经习惯了成为人群之中的意见领袖。
    “素数分布是数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其间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未解的数学难题。在实际研究中,数学家已经证明素数间距的上界可以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张远堂教授的开创性工作将该距离上界降至 7000万,并通过全球数学家的努力将之降低到246。今天我要报告的内容则是根据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衍生了出一种新的几何化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将素数分布映射到模态空间,并利用模态密度函数、模态路径以及模态卷积等几何工具,证明了素数之间的有界距离可以进一步降低至6的上界……”
    开篇就是简单的介绍。
    首先要让大家知道这项工作的是如何展开的。如果没有洛特·杜根的配合,这一块会很麻烦。
    因为作为摘要的“根据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衍生了出一种新的几何化方法”就能让台下无数人陷入困惑之中。
    但现在不说全部,起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参会者,都不会困惑。
    因为昨天中午上刊之后,早有准备的承办方这边就已经动了起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