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39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239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小七,你这种子真能种出2000斤亩产的玉米?6000斤以上的亩产土豆?你不会是吹牛吧?”
    这片土地上下五千年历史,就没有哪个时期哪个地区的庄稼产量达到这个惊人数字的,难怪沈院长有些不相信。
    林三七笑呵呵解释道:
    “沈伯伯,你平时是不是不读书不看报的?报上可说了,柳州地区粮食亩产都已经达到十万公斤,小孩坐水稻上面都不会倒,咱们亩产一千公斤多吗?”
    沈院长这时候的脸色突然由红转白,由白转青,又由青转黑,突然对着林三七放声大骂:
    “放屁放屁放你娘的大狗屁,都是泥腿子出身,亩产多少心里没数吗?狗日的还亩地十万公斤,你把田里的泥土都称上,称称有不有十万公斤?一群畜生玩意儿。”
    林三七被老头喷得一脸唾沫,赶紧擦了擦:
    “反正我这亩产1000公斤的玉米、800公斤的小麦,3000公斤的土豆产量是可以保证的,而且只会多不会少,要是少了,缺口多少我补上。”
    纪副院长不管沈院长发什么疯,兴奋地连连开始算账。
    “如果真的亩产上千斤,那咱们这一千亩地可就发财了,咱们中医院几千号职工和家属全都可以吃饭了。”
    林三七补充道:“是吃撑,拿去换肉都可以。”
    呵呵呵~~~
    林三七和纪副院长一想到美好的未来轻笑了起来,沈院长显然还没缓过劲来,叹气道:
    “我们有国家的优待政策,农场里无论产出多少都可以自己留下,不用交公粮。可是其他地方上都是要缴公粮的,亩产越高,缴得越多,那些吹牛的人真该死啊。”
    纪副院长赶紧提醒道:“行了行了,老沈,少说几句,再说下去这本又要进宫了。”
    林三七也赶紧扯开话题:
    “那咱们要挖坑,怎么挖?人工挖还是机器挖?”
    纪副院长想也不想:“我马上组织人手,大家齐心协力苦干实干半个月,一定能挖出一个大池塘来。”
    林三七心想你让文弱书生们挖塘,挖出来的泥土石块还要挑担走,这得猴牛马月啊?
    而且这批医务人员他还有大用呢,等了这么久,那些老国宝们贡献出来的四只秘方药也该生产出来了吧?
    沈院长却是狐疑地看了林三七一眼:
    “你小子肯定有什么办法?是不是能搞到机械化工具?”
    林三七嘿嘿一笑:“放心吧,这事交给我……”
    国内这时候也有挖土机、推土机等等机械化设备,但很少,这年头可没有蓝翔,所有机械都掌握在工程兵手里。
    林三七又回了一趟现代社会,买了一台二手的挖土机。
    二手挖土机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加上工地都是污水污泥的,表面上看起来早就千疮百孔,破旧不堪,丝毫不起眼了。
    林三七学了一天操作,就信心十足上机工作了。
    幸亏五六十年代的挖土机和几十年后的挖土机结构都差不多,不会引起人的怀疑,所以林三七白天就开始工作了。
    以泉眼为中心,挖出三亩见方的池塘,以后不仅要做灌溉用,还可以养鱼吃。
    挖出来的泥土,被大卡车运到了农场边缘地带,从山脚开始垒起了一个土长城。
    林三七又开着挖机,在农场边缘地带挖出一个3米深,5米宽的深沟,跟挖了一个环城河似的,防止村民们能随意进出农场。
    沈院长也从职工家属当中,挑了一20个青壮年充当临时工保安,职责就是保卫农场的安全。
    就在林三七忙活的时候,中医院这边因为流感疫情过去,不那么忙了,于是开始研制林三七需要的“清心正风丸”、“八宝丸”、“断血流”、“嗷嗷叫”四只药物。
    药房里
    全身灰头灰脑的林三七下了工地,看着眼前的药丸,惊喜地问道:
    “师父,这就是你家的清心正风丸?”
    萧龙友下巴抬得高高的:“我家祖传的,记住了,我家的清风丸可比乐家的安宫牛黄丸正宗多了。”
    林三七连连点头,又疑惑地问道:
    “师父,那乐家为啥要取安宫丸这个名字?不知道的以为是安胎药呢。”
    “你呀,真应该好好学学。安宫二字是安“心之宫”的意思。心主神明,凡是高烧、神志昏迷、烦躁而乱语的症状,都被认为是“心”不安。
    因此当温热邪毒内陷,心包即代心受邪,称为热入心包。安宫丸以牛黄清心解毒,内透包络为主,合诸药为丸,以清内陷心包之热邪,从而使热邪得清。
    心神方能安居其宫,本来应该是取名安心牛黄丸,但不是我们家的药丸叫“清心正风丸”,把这个心字取了,所以他们家只能叫安宫牛黄丸。”
    林三七和潘晔两人看着眼前这颗跟“麦丽素”大小,连颜色都一样的药丸子,充满了好奇。
    林三七捏起药丸闻了闻,好奇地问道:
    “师父,乐家的安宫牛黄丸可是成为了国家保密药方,不给外人知道的,你觉得是哪个环节需要保密?毕竟安宫牛黄丸用了什么药材是公开的,那怎么保密?”
    萧老爷子反问道:“噢,那你说说,他们的安宫牛黄丸是用哪些药材?”
    林三七是翻过资料的,这个还真背得出来:
    “我算算哈,应该是牛黄、麝香、水牛角、黄连、黄芩、栀子、朱砂、珍珠、雄黄、郁金、冰片这11味药配料组成。”
    “等等!”
    萧老爷子皱了皱眉:“不对呀,同仁堂用水牛角?不用犀牛角了?”
    林三七吐了吐舌头,知道自己说漏嘴了,还在动物保护法还没有出来呢,完全可以用犀角。
    “不是,是我记错了,对了师父,我有一点不明白,既然组方的药材都已经被外人知道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宣称是保密药方呢?”
    萧龙友叹了口气,觉得林三七这孩子真是没救了,但自己收的徒弟,只能耐心再耐心解释:
    “安宫牛黄丸也好,我家的清心正风丸也好,师出同门,都是传统的原粉丸剂,就是把所有药材打成细粉,以药材细粉与炼蜜混合直接做成药丸,不经过提取工艺。
    从表面看并不复杂,就是制粉、混合、制丸、包衣、蜡封五大步骤,你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
    林三七连连点头,心想说白了不就是把所有药材混在一起捏成丸子嘛,多简单?
    但老爷子既然这么问了,肯定有他的意思,于是林三七赶紧掏出纸笔来,知道肉戏来了,得赶紧记录下来。
    萧老爷子对林三七这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做法还是很满意的,不懂就学还是个好学生:
    “然而我刚刚说的这五大步骤中却暗藏玄机。
    如药材应该粉碎成多细?如何粉碎?如何逐步的混合而成分不损失?炼蜜的老嫩和加蜜量的多少?如何和蜜并逐步的浸润?
    不同的季节要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和制蜜丸如何做到入口即化、口不留渣?如何把黄金捶打成吹弹可破的轻薄的包裹金衣?
    密封蜡丸如何制作?蜡封的厚度是多少?如何让蜡壳不仅密封性好,还美观、易刻字等等,这些都是保证药丸疗效的神秘之处。”
    林三七放下笔记本,脑子都晕了:
    “师父,这么多问题?这么复杂啊?我的天,那一般人还真学不好。”
    “学学都难,那做做就更难了。”
    萧老爷子从旁边取出一个白色的碟子,周围马上就散发出一股子浓烈的味道来。
    “瞧瞧,这就是麝香(天然野生),麝香取自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肚脐处的香囊中,所以取出的麝香仁中夹杂有很多绒毛,你看,这上面面密密麻麻全部都是。
    由于麝香仁质软、油润,为了不影响药丸和口感,这些绒毛就必须要人工挑出来。你再看,这一碟子麝香就是干净纯净的麝香,是可以入药用了,你对比一下。”
    林三七对比了一下,惊讶问道:
    “哇,这绒毛这么细,这么小,这得挑到什么时候啊?”
    在一旁边的中药师宋星剑笑着接话道:
    “当年学徒初期时,我就做过这个工作,当时挑了七八遍毛之后,自我感觉很满意,交给师傅检查。师傅看完说你这还早着呢,工作太粗心了,当时我还挺委屈。
    后来师傅接过我手中的工具,继续一遍又一遍地挑麝香里的绒毛,示范给我看。小林大夫,您别小瞧了这一碟子麝香,要挑毛,足足要挑三天三夜啊。”
    “嚯~~~这可费人工啊。”
    林三七心想,怪不得几十年后各大中药厂都放弃了手工制作,天然原材料不能用,或者太希少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恐怕是这人工和效率实在是耗不起。”
    “那师父,咱们这个清风正心丸如果推出去,肯定也是要做为保密药方的,不能轻易被外人逆推模范出来,咱们有没有手段防止别人模范我们?”
    安宫牛黄丸并不是一个“商品名”,而是一个“通用名”,全国会制作安宫牛黄丸并且上市销售的药企就有上百家。
    但上百家药企里面,只有同仁堂的最有名,这说明同仁堂制药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才能脱颖而出。
    萧老爷子快80了,年龄大了精力就跟不上了,于是指着旁边的宋星剑说道:
    “小宋是个老实人,嘴巴严,清心正风丸的制作程序,以及君臣药物组方比例我都交给他了,让他教你。”
    宋星剑今年已经50多岁了,从小就是药徒出身,在药房工作了近40年,也可以称之为半个小宗师了。
    “宋师傅,有劳了。”
    “嗨,小林大夫您客气,您放心,咱们药行有药行的规矩,几位老爷子交给我的制作工艺,我打死都会烂在肚子里,不会到处乱说。”
    林三七点点头,知道老辈的知识分子要脸,遵守行规,一诺千金,可以信赖。
    “那宋师傅,我师父的清心正风丸制作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我要拿出去让外人代工,如何才能守住秘密?”
    宋师傅点了点头,一边拿出一样样工具来开始演练:
    “清心正风丸啊,制作工艺的确跟其他安宫丸不一样,比如‘水飞法’、‘圈百日’、‘打百锤’,这三种方法都是很少用到的制药工艺,小林大夫您听我给您解释。
    比如这个朱砂、雄黄,这两种药材是不溶于水的,这就会影响药物的发挥,从而影响疗效。我们就需要将药物适当破碎,与适量清水研磨成糊状,加入大量水搅拌,。
    稍停片刻,待粗粉下沉后,倾取混悬液。下沉的粗粒再行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研细为止。最后将倾出的混悬液合并,取沉淀干燥,再研散研细。
    这种经反复研磨,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不同,分离制备极细粉末的方法,就是采用了宋代《圣惠方》中记载的‘水飞法’,这种工艺因为太复杂,现在很少用到了。”
    林三七听懂了,然后结合一下他学到过的西医知识,很快就能理解。
    用朱砂和雄黄的原粉入药,粉碎的终极目的是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及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单就这一点来说粉碎越细越好,吸收就越多越快。
    所以现代制药技术中有“超细粉碎”之论。
    即粒径在1~100nm称纳米粉体,粒径在0.1~1um称为亚微米粉体,粒径在大于1μm称微米粉体;一般说来粒径在5μm以下,即可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中西医的制药工艺不同,但方法还是类似的,说明结果也殊途同归。
    宋星剑继续介绍道:
    “另外还有其他药材,我们都需要不同工艺来制作,比如珍珠,我们要将豆腐切开,挖心,将珍珠用纱布包裹,放入豆腐中,覆盖,放入蒸锅中蒸适当时间,经特殊炮制成粉;
    另外黄连、黄芩、栀子、郁金粉、冰片、牛黄、犀角、麝香都有自己的特殊炮制法,研细后,上述几种粉末还要按等量递增套色法配研,混匀,过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