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历史穿越 > 带着荒田回过去 > 带着荒田回过去 第18节

带着荒田回过去 第18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小乐没有去管这些人,他又不捞太多。
    四面找了一圈,拿起一根细木条扒拉了一些到岸边。
    随后蹲下来捞了一些。
    没有直接拿起来,全都是直接丢进了空间里。
    一连弄了不少,他这才收手,假装玩耍够了一样站起身来。
    甩了甩手上的水,便直接回去了。
    回到家里,王秋菊和杨广志两人正在屋里商量着什么,脸上带着愁容。
    杨小乐进门以后,一阵的奇怪,“娘,怎么了?”
    王秋菊听到这话,往门口看了一眼,这才说道:“你爹准备明天去四九城里,把你爷爷给的东西换钱,这路上要路费啊!这一来一会你们两个要几毛钱呢!家里哪有这么多的钱?”
    (贴了图没人看,还是改一下价格吧。)
    杨小乐听完以后明白了。
    这是连出门的钱都没有啊!
    杨广志抽了一口旱烟沉思道:“要不晚上吃饭吃早点,我走路过去!等换了钱,有钱了,我再坐车回来。就算明天耽误一天,也就一天的工分。”
    杨小乐闻言眉头皱了起来。
    这里距离城里有三十多公里,一趟过去要几毛钱的路费,还得从乡里去县城,再从县城坐车转道京都。
    如果光靠走路的话,没有七八个小时,根本到不了。
    如果是走去的,那回来的时候,杨广志肯定还是舍不得坐车,一天的工分才多少钱,最多几毛钱。
    母亲王秋菊想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算了吧!要不去大队里问问张老憨,他什么时候去城里进货,你跟他去好了,又不急着一时,小乐开学还有十几天呢!实在不行先欠着。”
    自己男人没有独自一人去过京都城,虽然以前逃难的时候走过路。
    但是现在已经没以前日子那么难了。
    她也不想为了一点钱,将自家男人涉险。
    说完,站起身来说道:“行了,等过几天再说吧,我去炒菜去。”
    随后便直接去了厨房。
    留下杨广志在那里沉闷的抽着旱烟,心里在衡量着。
    看到他的表情,杨小乐想到了之前说过的话,他还是问道:“爹,我之前说的你考虑一下怎么样?”
    第11章 从此空间里我为王
    杨广志吐了一口烟,奇怪的问了一下:“考虑什么?”
    杨小乐见状一阵的着急,这可是他能去四九城的机会啊!
    这么多年了,他都没有去过呢!
    他得去摸摸情况,为以后的事情打算呢!
    “爹,就是我之前说的跟村里借钱呀!就说公社的医生说的,去城里能把我的病治好!”
    说完以后,看着杨广志迟疑了一下便继续说道:“你自己想一下啊!你这钱就算换回来了,买了什么稀罕东西,二大爷他们家是不是要怀疑了。
    你去借钱,带我到城里看病,大城市万一能治好我的病呢!
    就算不用,你可以先存下来,等以后再还就是了。”
    之前自己说了村里再也没有倒挂户,杨广志是听懂了,只是不相信他的话而已。
    杨广志听到这话一阵的迟疑。
    自己这个三儿子,脑瓜子好用,在学校一直都是年纪第一,老师都说将来肯定能上大学。
    就是这身体太差劲了。
    这钱按照他的想法和王秋菊有些不一样。
    他准备这钱弄来以后,带着三儿子去城里把病看了,至于大儿子娶媳妇,可以慢慢来。
    “三哥!”
    思绪间,门口传来了呼唤的声音。
    杨广志扭头一看,只见门口站着一个二十刚刚出头的少妇,穿着一身干净的花汗衫。
    随后便起身站了起来,向着门外走去。
    “哦,兰兰!今天怎么过来?”
    杨小乐见状也只能跟了出去喊了一声:“小姑。”
    对方正是赵金花改嫁过来以后,生的女儿杨兰,和老四杨广安是一母同胞的兄妹。
    两家关系不咸不淡。
    自然没有和杨广安家亲。
    杨兰也没有进门,看着两人出来,笑呵呵的说道:“哦,我们村改成菜农了。我过来把这个消息告诉爹娘。”
    杨广志闻言一脸的羡慕。
    菜农!
    多好的活啊!
    虽然不是城里户口,但是因为不种粮食,只种蔬菜保供京都城的蔬菜供给。
    但是因为菜农不种粮食,跟城里人一样吃定量了。
    粮食、布、油都是按照城里8到9成的供给来发放。
    没办法成为城里人做个光荣的工人老大哥,菜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过渡职业了,而且城里找工人也是以菜农优先。
    看了一眼对方包裹里东西,知道没自己家的份,便说道:“那行,他们应该回来了,你去看看。”
    “哎好嘞!那我过去了啊!”
    对方闻言笑呵呵的离开了。
    没一会隔壁便传来了嬉笑的声音。
    “姑姑,姑姑!”
    “小铃,小康,小花,有没有想姑姑啊!来,姑姑给你们带了高粱饴。”
    ……
    杨广志听到这个声音,默默的抽着旱烟回去了。
    杨小乐听出这个声音了,正是老4杨广安家的三个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4岁。
    至于高粱饴。
    自然是农村孩子们最爱的糖果了,是少有不要糖票的糖果。
    现在还没有到困难时期,低价的糖果不要票,高端的糖果才要票。
    不过这个低价也是相对。
    至少农村不到节日、办事情,或者过年走亲戚,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买,最多买几颗给孩子解解馋。
    中午一家人喝着稀饭,杨广志突然开口说道:“一会我去队里借点钱。”
    见媳妇要说话。
    杨广志便将三儿子的说辞拿了出来。
    “…………试试吧,万一真的像小乐说的那样呢!以后没有倒挂户了,账都平了呢!只要能把小乐的病治好就行了。”
    听到这话,王秋菊也是点了点头。
    随后一咬牙:“管他的,只要能把小乐的病治好,欠钱就欠钱。以后慢慢还!”
    杨小乐一阵的高兴。
    可算是能进一次城里了。
    杨广志点了点头:“行,一会我去找庆武说说这事情,看看能借多少钱。”
    “爹,能借多少借多少。”
    杨小乐在旁边交代了一下。
    听到他的话,王秋菊瞪了他一眼:“借那么多干嘛?钱花了怎么还?”
    杨小乐闻言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在两人眼里,自己毕竟还是个孩子,只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而已。
    “咯咯咯!!咯咯咯!!”
    思绪间,鸡栏里的鸡叫了两声,惹起了一家人的注意。
    这个声音大家都太熟悉了。
    母鸡下蛋了。
    母亲听到这声音一脸的高兴,“哎呦喂,今天不错,两只鸡都下蛋了。”
    旁边的杨小美高兴的放下碗筷说道:“娘,有一只今天上午已经下过蛋了。”
    说话间杨小美已经站起身来,小跑着出了房门。
    这是她的日常工作之一。
    没一会杨小美便捧着两个鸡蛋回来了。
    鸡蛋个头很小,只有后世鸡蛋的一半左右,就这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
    来到近前,她一脸高兴的给几个人看,“娘,你看,真的两个。”
    “还真的有两个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