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历史穿越 > 大明话事人 > 大明话事人 第143节

大明话事人 第143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另一方面知县眼光又高,一般庸俗脂粉也不入不了眼,找个花榜第五才能应付过去。
    申二公子闻言,起身就往外走,边走边说:“我就不参与了,先走了!”
    袁知县并不生气,只是疑惑的对林泰来问道:“这申二公子年纪轻轻的,难道生性矜持,亦或不好女色?”
    林大官人叹口气,答道:“县尊有所不知,申家人丁单薄,撑不起大族架子,所以申二爷身上开枝散叶的任务,实在太重了!
    故而他那点肾水,一些儿都不肯在外面浪费,全部要留给家里妻妾们。”
    想想历史上申用嘉申二爷九子十二女的战绩,就知道申二爷为了壮大家族有多么卖力。
    其实林大官人现在已经不羡慕灯红酒绿、才子风流了,反而羡慕申二爷这种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用看别人脸色的自由和潇洒。
    或者更具体的说,羡慕能支撑这种自由和潇洒的底气和实力。
    再反观自己,为了与初次见面的袁知县迅速拉近关系,今天又费了多大心力?
    连人生四大铁之一都要用上了!
    袁知县拒绝了官轿,微服出行,与李季宣、林泰来两个“帮闲”,一起走路前往乐桥李翩翩家。
    林泰来打发了张文跑步前进,先去李翩翩家打前站。
    从长洲县衙一直到乐桥,都是中心地带,街面繁华,初夜依然人流不息。
    袁宏道毕竟是新官上任,心有所感。他一边看着街景,一边叹道:“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但观城内这盛景,似乎也不需要本官造福什么。”
    林泰来答道:“苏州城治政之难,不在城里,而在城外也。因为钱粮都在城外,这是县尊最重要的考绩。”
    想到钱粮问题,纵然袁知县之前没来过苏州城,也感到些许头疼。
    “之前听说今年梅季多雨,小有涝灾,只怕今年又不容易足额了!
    本想开济农仓救济贫民,谁想又被府衙阻拦了!”
    听到袁知县念念不忘开仓救济贫民,在去找乐子的路上还要说一嘴,林大官人也就渐渐摸清楚这位文学家知县的心路了。
    一般文学家做官,大都是要点脸,都有弄点官声的心思。以此来向世人证明,自己不只是会搞文学,也会搞政绩。
    而开仓赈济,就是最容易刷名声的办法了,必然就是万民称颂的德政,所以才让袁知县念念不忘。
    想明白后,林大官人就借着话头说:“其实开仓赈济只能缓解一时,却解决不了根本之患。”
    袁知县问道:“什么根本之患?”
    林泰来趁机答道:“苏州号称水乡,又濒临中间高四边低的太湖,水量本就很多。
    如今水利年久失修,水道多有淤塞,所以雨水稍多,就有大水漫灌的现象。
    连续两年都出现了一些涝灾,说明各处水道淤塞已经比较严重了,这才是根本之患啊。
    县尊任期尚有三年,可以筹划水利,连续进行清淤疏浚,减缓灾情,不啻为德政也。”
    袁宏道陷入了深思,走了一段后,才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开口道:“还有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林泰来想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莫非是君子耻于谈利?你二我八、你三我七都不是不行。
    袁知县小声问道:“这只是清淤疏浚的话,能有什么留名后世的法子么?”
    人家苏东坡搞出了苏堤,白居易搞出了白堤,范仲淹搞出了范公堤,千百年后还留着名呢。
    林泰来猛然拍了大腿,袁县尊你早说啊,要说刷名声他可是专业的!
    于是林泰来拿出了十分热情,用充满诱惑的语气问道:“您听说过吴地三江口吗?”
    作为饱读诗书的大文学家,袁宏道不假思索的答道:
    “怎么不知道?《尚书·禹贡》云,三江既入,震泽厎定。
    《吴越春秋》云,越王将选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又有,范蠡辞越王,乘扁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
    但是据本官得知,三江口早就因为地势水道变化,千年前就淤塞湮没,消失在人间了!”
    林泰来答道:“所以县尊您可以让三江口重现啊,如此还怕不能留官声于后世乎?”
    袁宏道不禁哑然失笑,轻轻斥责说:“你这都是胡扯了!
    《尚书》里的三江到底是哪三江,自古以来的解经之人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般所指的古吴淞江、古娄江、古东江的分岔口,也在吴江县北部,与我长洲县何干?”
    林泰来答道:“县尊格局不妨放大一点,长洲县南部与吴江县北部相邻,谁知道古代三江口到底在哪边县境内?
    你在长洲县南部根据水势,随便挖点河道,疏浚水流,然后就可以宣称这里就是古三江口原址了!
    读书人不可能不看四书?只要看过《尚书》和相关解读的,谁不知道三江?
    苏州读书人谁能不看《吴越春秋》?只要看过的,谁不知道三江之口?
    你再写几篇吊古的诗文,然后立个碑,这官声不就借着三江口留给后世了吗!”
    袁知县:“……”
    什么叫知己,这踏马的就叫知己啊!
    才上任就能碰到这么知己的本地人,真是自己的幸运!
    回过神来后,袁知县又问道:“就算征发徭役也要耗费钱粮,从哪里来?”
    林泰来摇头叹道:“本来可以动用县里济农仓储备,但现在济农仓却都被府衙控制了,唉!唉!唉!”
    说来说去又听到济农仓了,袁知县便道:“府衙实在太过分了,待本官再深思一二!”
    林泰来赶紧“提醒”说:“那府尊为人比较苛刻,县尊受了委屈千万要忍住啊。”
    说到这里时,也就走到李翩翩家了,两人便停止了关于政事的交谈,迅速切换到风月模式。
    等袁知县深夜入睡后,林大官人就跑到了孙怜怜家里过夜,因为这里距离申府比较近。
    次日醒来后,又前往申府。
    申二公子坐在明堂廊下,挥着扇子说:“我想了想,昨晚也许不该任性,应该陪着袁知县一起。”
    昨天十分劳心劳力的的林大官人打着哈欠,漫不经心的回应说:
    “没什么,您能露个脸,我就知足了,安敢得陇望蜀。”
    申用嘉多疑的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林泰来继续答道:“后面你走了更好,没有你在场,我一个人可以更好发挥!”
    申二公子总觉得这句话不是什么好话,但又没有证据。
    转而又质问道:“你对别人说,我是什么更新社的盟主,经过我同意了吗?
    现在我告诉你,我不同意当这个劳什子盟主!”
    (本章完)
    ------------
    第一百六十章 季子做盟主!
    林大官人听到申用嘉“不当盟主”这句话后,就稍稍认真了起来。
    并且非常吃惊的对申二公子问道:“您为什么不想当盟主?”
    “那我又为什么要当盟主?”申用嘉反问道:“又有什么必须的理由?”
    林泰来叹道:“关于这个问题,不该问您自己吗?”
    申用嘉挑衅的答道:“你这个更新社,从头到尾都是你一手操办,盟主于我何加焉?
    即便没有这个盟主,我申用嘉依然是申用嘉!”
    林泰来二话不说,转身就走。
    申用嘉挥了挥扇子,似乎想要叫住林泰来,但又没说出口。
    连个三辞三请的过场都没有,就随便遥拜了自己当盟主,太缺乏尊重了!
    自己只是表达了一下对程序的不满,结果连句劝说都没得到,这更新社也太没诚意了!
    即便是被动当盟主,也需要尊严!
    即便没有别人帮忙,他申二公子也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又到第二天,申二公子唤了仆役,出门前往申氏义庄巡视自己的事业。
    今年上半年,申二公子安排种了经济作物甜菜,如今都收成完了,该去察看效益了。
    前管庄马英明被挖到木渎港税关后,原义庄主计江渊就升成了管庄,负责全面工作。
    见到申二公子前来巡视,江管庄连忙出庄相迎。
    申二公子问道:“上半年的甜菜收成……”
    “那些甜菜都不重要!”江管庄喜形于色的答道。
    申用嘉差点就想当场罢免这个不懂事的管庄,竟敢说自己苦心安排的经济作物产业不重要!
    江管庄没注意到申二公子的面瘫脸色有什么变化,继续说:
    “自从二爷当了更新社的盟主后,安乐堂的人就说,以后与义庄都是一家人了!
    只要二爷你没意见,今年就先帮着圈占官田,争取把义庄田土扩大一倍,然后多隐匿一些应缴的钱粮!”
    申用嘉:“……”
    江管庄拍着胸脯保证说:“二爷伱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得妥妥的,轻易不让人捉到把柄!”
    申用嘉斥道:“我不想当……”
    这时候,周围的庄丁齐声欢呼道:“二爷盟主威武!”
    他们托庇在申氏义庄,不就是图一个各方面负担得到减轻、净收入增加吗?
    申用嘉刚想呵斥几句,却又发现,这些庄丁里还有几个申家的远亲,辈分比自己大。
    真是一群俗人!申二爷突然对巡视产业感到索然无味,转身就回了城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