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历史穿越 > 大明话事人 > 大明话事人 第188节

大明话事人 第188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才万历十三年,东林派的名字就出来了?
    林泰来的惊讶样子并没有让董其昌意外,毕竟这是个新出没几天的名号,听到后感到惊讶很正常。
    他还解释了几句:“就是东林学派,顾泾阳先生为讲学新用的名号,取自杨龟山的东林书院。”
    他们两个又不是东林派的人,把东林派的消息告知给林泰来,那就不能算出卖了!
    如果能换回自由,也是值得的!
    林泰来心里琢磨着,也不知顾宪成受了什么刺激,提前十几年把“东林”的招牌打了出来。
    “你先说!”林泰来对东林派的消息还是很感兴趣的,并不亚于复古派。
    董其昌便道:“听说顾泾阳先生有所动作,打算去国子监先师庙大成殿祭拜圣人,但只密邀同道好友和门生一起去。”
    林泰来吃惊的说:“他凭什么?有什么理由去?”
    陈继儒赶紧补充说:“具体内情就不清楚了,只知道顾泾阳先生正在准备策划这么一次行动。
    我们老盟主也让我们提前准备好诗文,到时一起鼓吹歌颂。”
    林大官人陷入了深思,但还是想不出个所以然。
    这些都是历史资料里所没有的东西,谁知道别人的脑回路怎么想的?
    看林泰来陷入了发呆,董其昌问道:“能走了么?”
    林大官人拍了拍董其昌,豪爽的说:“走什么走?继续玩!
    从今天起,你们负责这个片区的教化督导,没人查你!”
    董其昌陈继儒:“!!!”
    还有这等好事?这就叫因祸得福?
    次日,冯时可来到王世贞居所,禀报道:“果然如弇州公所料,昨晚林泰来真的跑过来查房了。”
    王世贞冷哼道:“林泰来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以林泰来之多疑,绝对不会相信我。
    所以他肯定会想方设法的钻探消息,看到你们的线报后,哪能轻易放过你们?”
    冯二老爷暗暗感慨,老盟主这是被锤了多少次才换来的经验啊。
    但他嘴上却说:“弇州公料事如神,那林泰来果然是想盘根问底。
    而且按照弇州公吩咐,抛出东林派的消息后,果真就将林泰来的注意力转移走了。”
    王世贞笑道:“这样最好不过!让林泰来多去关注东林派,我们复古派就能轻省些。”
    冯时可有点难为情的说:“这样好么?毕竟刚刚与东林派结盟。”
    王老盟主反问道:“如果不让东林派去吸引林泰来,那结盟又有何意义?
    我们是缺人手还是缺钱财还是缺名声?一个新鲜出炉的东林派,能给我们的太少了!
    记住,你我这样的宗门顶层人物,要一切以宗门利益为先!”
    冯时可建议道:“若说如何光大复古派,那还不如想法子与林泰来合作。
    只要把林泰来拉拢进复古派,那复古派何愁不再兴旺数十年?”
    王世贞激动的回应说:“只要我王世贞活着,就不允许复古派落入林贼手中!”
    冯时可也就不再劝了,若继续说下去,只怕又要让老盟主猜疑自己了。
    王老盟主渐渐平定下来,又恢复了运筹帷幄的派头,指示说:
    “现在开始放出传言,就说《今乐府》序文压全诗!
    顾泾阳写的序文是黄钟大吕,是文章大道,隐含圣贤哲理,是正道之光!
    而林泰来的诗词,都是雕虫小技,微末之光,空泛煽情,没有道理可言!”
    冯时可:“……”
    老盟主你这样挑事,到底想要一个什么结果啊?
    万一顾泾阳又被林泰来打脸了,那不是更送林泰来一层名声吗?
    (本章完)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劝不动的人
    乡试括号文科一共三场,分别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
    万历十三年的南直隶乡试即将开始,等到那时候,秦淮河上的喧嚣就能清净不少。
    毕竟每一场乡试过程都很艰苦,需要凌晨去贡院龙门外排队并点名,进去后又要在狭小的场屋里呆一天,非常消耗体力精神,何况是三次。
    乡试期间,大部分参加乡试的士子都在抓紧时间休养,哪还有精力浪荡。
    所以林大官人承担的“整饬风气”差事,也算是过了一个阶段。
    这日林泰来来到都察院,向还海青天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
    “自从接手整饬风气差事以来,贯彻教化为先,预防为主的方针,从乐户和客人两方面双管齐下,力争将犯禁之事扼杀在苗头,极大的减少了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一、在教化方面,近十五天秦淮旧院乐户年轻女性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如今能通篇背诵指定教化诗词的已达百分之三十五,能背诵半篇的达百分之四十二,基本覆盖到了绝大多数三十岁以下年轻女性。
    二、在预防方面,做到了广泛发动基层,多方收集线索,增强一线执法力量,加强对重点街道巡视。
    近十五天已经阻止了犯禁事件多达一百零五次,平均每天七次,有效的遏制住了不良风气蔓延的势头。
    虽然成绩是喜人的,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形势依然严峻,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在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
    林大官人音色响亮,语调铿锵有力,极富有感染力。
    但海青天却只是面无表情的听着,心情一言难尽,这踏马的什么鬼东西?
    听说林泰来是攻易经的,难道把太极的心得体会都融入了工作汇报里?
    “海中丞还有什么指示?”林泰来询问道。
    海瑞答道:“本院只想把你流放三千里。”
    林泰来大吃一惊,是数据不够亮眼,还是自己态度不够端正?
    “这是为何?在下兢兢业业,目前成果丰硕,何至于被流放?
    这半月来,在下为了职差劳心费神,日夜操劳,不想竟然老大人如此看待……”
    “你是不是想辞职?”海瑞一语道破了林泰来的心思。
    林泰来愣了愣,这海青天真不傻。
    然后迅速回应说:“啊,这,既然老大人如此作想,在下也就顺便辞职了。”
    乡试三场考试即将结束,“整饬风气”这项工作最难办的阶段马上就要到来。
    可以说,在考试结束之后、结果公布之前这十多天,是应考士子最放纵的十多天。
    在这个阶段,已经没有了备考的压力,又没有成绩公布后的心理冲击,刚熬过艰苦考试的读书人都是急需发泄和松弛的。
    而且考试都已经考完了,无法再用禁考来威慑士子,大家还害怕什么?
    至于说下次乡试,三年以后的事情,三年以后再说,到时候海瑞还能不能活着都两说。
    起码上千名读书人呼朋唤友的同时冲进秦淮河南岸,这场面想想就知道压力有多大。
    反正林泰来觉得自己扛不住,根本不可能挡住这波士子的,除非把秦淮旧院夷为平地。
    面对这种明目张胆的集体犯禁,如果不拦着,那就是公然渎职。
    如果在各桥头和街口设关卡,强硬阻拦这帮士子,又肯定会造成严重冲突,甚至出现伤亡事件也不是没可能。
    有过基层一线工作经验的都知道,这种夹在上下之间的事情有多么难以处理。
    面对数千士子的汹汹舆情以及背后的无数亲朋故旧,最后黑锅还是林泰来的,所以林泰来才会有了辞职的想法。
    “为什么想要辞职?”海瑞明知故问的说。
    林泰来回答说:“武科乡试在即,在下也要备考。”
    海瑞又问:“若本院不准你辞职呢?”
    林泰来难得顶撞海青天说:“挂冠而去自古以来就是美德,在下大不了不考武举了,直接弃职回苏州去。”
    虽然林泰来心里想要这个武举功名,但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的不在乎,以免被人拿捏。
    海瑞拍案怒道:“都像伱们这样贪生怕死,畏难不前,天下何事可成?”
    这就是价值观不同了,林泰来感觉海青天有时候也太扯淡了,不分轻重的较劲。
    这种牺牲毫无意义,如果是家国大计也就罢了,但真没必要为了一个“扫黄”工作牺牲自己。
    林泰来答话说:“无论老大人怎么想的,在下敢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换了任何人来,都不可能比在下做得更好。
    方方面面都可以交待的过去,老大人也不至于禁令不行失了威望。
    在下真心劝老大人见好就收,不要等到高压之下全面失控的时候,尤其最怕出现伤亡。
    否则面对成千上万人的毁谤,到那时老大人何以自处?”
    海瑞这人优点很多,但同时也是一个偏执的人,不然也不会做出那么多不合时宜的事情。
    林泰来这几句劝海瑞收手话,反而像是激将计,激起了海瑞的性子。
    他对林泰来喝道:“本院岂会不明白你所想,你不就是认为本院悬浮于上,只会逼迫你这样的底层小吏去拼命,而你又认为卖命不值得?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本院还能不如古人?
    既然你贪生怕死,那本院亲自去秦淮河督阵就是,不要以为本院就是顾惜自身的人!”
    林泰来无奈的说:“老大人别这样,不至于!不至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