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三国同人] 金手指是看广告 > 第302章

第302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废除它,无异于公然割据,与天下为敌!
    然而,骚动并未持续太久。
    正如謝乔预料的那样,追随她的,大多是在乱世中挣扎求存,见惯了所谓正统如何无力回天的实干者。
    对他们而言,一个能带来秩序、带来饱饭、带来希望的强者,远比一个远在天边、早已名存实亡的刺史部来得重要。
    短暂的震惊过后,更多人眼中流露出的是思索与期待。
    榆安都督府总揽凉州军政大权,以求令行禁止,上下一心。谢乔没有给他们太多揣测的时间,开始宣布具体的人事任命,她的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钉子,将新的权力结构牢牢钉在众人心中。
    黄意。
    属下在。一声沉稳的回应响起。
    坐在椅车上的黄意,被随从推到堂前。
    我命你为榆安都督府大都督,总領全军。兼军户令,主管境内所有军户屯田、训练事宜。再兼长城都尉,统管长城沿线所有边防戍卫。
    黄意猛地抬头,眼中迸发出炽热的光芒。三职并授,军政一肩挑,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倚重。知遇之恩,重于泰山!
    主公信他,信他这个连站立都做不到的废人。
    他双手撑住扶手,似乎想挣扎着站起来行大礼,但那双无力的腿却纹丝不动。
    他深吸一口气,不再做这无谓的尝试,而是用尽全身力气抱拳,声音因激动沙哑:末将黄意,敢不为主公效死命!只要意一息尚存,必为主公守好门户,练出能征善战之兵!
    好。谢乔点了点头,目光轉向另一人。
    徐垣。
    属下在。徐垣出列,他神色平静,但紧锁的眉头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命你为都督府别驾从事,总領民政。另兼龙勒县令,龙勒乃边境重镇,丝路商贸,财货往来,皆系于此,望你费心。
    主公既信垣,垣,必不负主公所托。徐垣躬身长揖,神色却比黄意凝重许多。
    他深知,军政合一之下,他这个别驾从事要操持的,远不止是寻常的民生。
    何颂。
    属下在。一个年轻的身影应声出列,正是当初领着何氏家族在榆安定居的何颙族弟,何颂。他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激动和锐气,双眼放光,仿佛已经看到了建功立业的广阔前景。
    命你为都督府治中从事,辅佐别驾,兼榆安县令。榆安乃我立业之基,诸事繁杂,需有为之才。
    喏!何颂的声音响亮而干脆。
    孙良,任都督府参军,兼冥安县长。
    周康,任都督府参军,兼广至县长。
    一连串的任命下来,一个以军事效率为核心,军政高度统一的权力框架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原各县县令、县丞、县尉职位不变,但自即日起,需定期向都督府述职,接受考评,功则赏,过则罚,庸者汰之!
    庸者汰之,意味着,这不再是以往那种一官做到老,论资排辈,只要不犯大错就能安稳度日的官场生态。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
    谢乔话锋一轉,抛出了又一个重磅安排,乱世用重典。为确保政令畅通,军纪严明,在郡一级,设督军御史。督军御史代太守之责,不理民政,专司监察军纪、督促战备,直接向我负责。
    设立榆安都督府,取代凉州刺史部,废太守,设督军御史,这些举措,将地方的掌控权从行政系统转移到了监察和军事系统,其目的只有一个,确保战争机器的每一个零件都毫无差错地高速运转,杜绝任何阳奉阴违和贪腐拖延的可能,以期实现军政合一的高效管理。
    陈珩,任敦煌督军御史。
    属下领命!一声清脆女声响起,年轻女子陈珩出列,她一身劲装,英姿飒爽,抱拳应诺。
    此外,谢乔的目光扫过众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欲行大事,后勤为本。在都督府之外,另设督造府,统合全境所有工匠、工坊、矿山、作坊,专司生产。
    接着,谢乔的目光落在了队列中一个身材魁梧如铁塔的汉子身上,正是昔日黄巾地公将军,张宝。
    张宝。
    属下在!张宝大步出列。
    命你为督造令。兵器、铠甲、马鞍、马车、投石车,以及日后贯通全境的驰道,皆由你负责督造。
    请主公放心!张宝猛地抬头,眼中是狂热的兴奋,他本就是黄巾渠帅,最擅长的便是发动百姓,组织大规模的工程。让他去处理那些弯弯绕绕的政务,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
    而现在,主公交给他这个任务,正是让他人尽其才,将他最大的价值发挥出来。
    他单膝跪地,张宝便是将这条命填进去,也必不让主公失望!
    榆安都督府掌军政,榆安督造府掌生产,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但二者的职权主要都在凉州地方,虽然谢乔当前的版图也只有凉州的这一隅。
    而在地方之上,谢乔则汉室所授的大司马之职,统领野战的主力大军。
    贾诩,任军师祭酒,为谋士之首,运筹帷幄。
    极支辽,任越骑校尉。
    张梁,任步兵校尉。
    单全,任射声校尉。
    段晔,任投石校尉。
    李文,任司马。
    周器,任参军。
    任命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两日里,整个郡府都处在一种高速运转的紧绷状态。所有新任命的官吏将领,无论文武,尽数被扣在府内,连轴转了两个大夜。
    有人为了一条律令的措辞争得面红耳赤,有人对着舆图上的山川河流比划不休,空气里弥漫着墨香和一股子即将开创大场面的火热气息。
    谢乔坐在主位,看着自己亲手搭建起来的班底,心中第一次有了创业团队的实感。
    他们背景各异,性格迥然,有老成持重的谋士,有热血锐气的青年,也有身经百战的悍将。
    此刻,他们被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于此,为一个尚在襁褓中的政权,注入最初的血肉与灵魂。
    参考秦的二十等军功,新的军功爵位制度很快拟定颁布。
    军制改革,乃立军之本。贾诩朗声道,经我等商议,主公裁断,拟定军功爵位,凡十三级。
    随即,他将一份竹简展开:自下而上,为公士、左尉、中尉、右尉、左校、中校、右校、左将、中将、右将、亭侯、乡侯、县侯。摒弃门第,不问出身,晋升之阶,唯看军功。
    从最低级的公士到最高封赏的县侯,晋升标准清晰明确。
    他顿了顿,斩敌一阵,晋爵一级。然,所斩者,必为披甲之士、持械之敌。
    他话音一顿,目光如电,扫过在场所有武将。
    敢有屠戮百姓、杀良冒功者,非但无功,反受军法严惩,斩!
    最后一个斩字,掷地有声,堂内肃杀之气顿生。
    满堂的火热气息瞬间被凛冽的杀气所取代,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剩下众人的沉重呼吸声。
    谢乔端坐主位,面沉似水。
    这是她反复向贾诩强调的底线,也是她作为现代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她可以为了生存去战斗,去杀戮,但绝不能容忍将屠刀挥向无辜。
    短暂的死寂后,李文,新任的司马,出列接过贾诩手中的竹简,继续宣读新的军队编制及军职爵位对应。
    一支军队,包括部、曲、屯、队、什、伍等主要建制。
    五人一伍,设伍长,爵位为左尉。
    十人一什,设什长,爵位为中尉。
    伍什一队,设队率,爵位为右尉。
    两队一屯,设屯长,爵位为左校。
    两屯为曲,设军侯,爵位为中校。
    八百至千人为部,分大部和小部,大部统领为校尉,小部为军司马。部校尉爵位为左将,军司马爵位为右校。
    层层递地,指挥体系清晰明了。
    每一级军官的权力、职责,以及对应的爵位要求,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的士兵,只要他足够勇猛、战功卓著,就能沿着这条清晰的阶梯,一步步向上攀爬,直至封侯拜将,实现这个时代的最高梦想。
    随后,一项名为英烈林的制度,在军方将领中引起了最强烈的共鸣。
    在榆安城北建立英烈林。
    所有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军士,皆追授英烈称号。
    其姓名、籍贯、功绩,将悉数请巧匠刻于碑上,立于榆安城外的英烈林中,供后人瞻仰,流传后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