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逆序(姐弟) > 第百十四章落成

第百十四章落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十天后,沉纪雯收到Virex发来的回邮。
    邮件正文只两句话:
    「我司初步认为该项目具备可行性,附件内容建议请参考并修改后再议。」
    附件是叁条清晰的意见建议,逐条列出,标注着红字批注与相应法规编号。其中一条写着:
    「第六页财务结构一节建议删除“阶段性分红”字眼,避免因持股结构与现行税制发生潜在争议。」
    她反复把邮件看了叁遍,没觉得不合理,甚至非常认同。
    那叁条建议都直指她此前犹疑过的位置,精准、干脆,而且带着一股真有人认真看完你方案的诚意。
    当天,沉纪雯坐在办公室,与团队一起加班到很晚。
    负责法务的同事一起复审条款用语,秘书在旁边清理旧页码与页眉编号,负责财务的同事把新做的表格发到共享文件夹,又抬头问她:“这块要不要把利率脚注也写进去?”
    “写进去。”她答,“多一行也比后面解释好。”
    做到第十七页时,沉纪雯忽然意识到自己做得最顺、最快的部分,是那些法规编号。
    这不是项目书里她最熟的板块,却是她最自然能理解的。
    一种说不上来的钝感穿过心口,又快又细。她放下手中的咖啡,望着窗外,夜幕像一层柔雾落下来,将玻璃反光盖得模模糊糊。
    但她没有停。
    一周后,远升基金发来回信,在Virex团队的意见基础上,二轮审阅无误,确认进入下一阶段流程,同意正式签约,并附上审核通过函与相关时间表。
    沉纪雯没有第一时间回复,而是慢慢放下鼠标,双手交迭,握住了自己的手腕。
    她没有雀跃,也没有多余的庆祝,只是坐在原地出神。直到屏幕暗下来,她才轻声吐了一口气。
    那是她第一次作为项目主负责人带着一个完整的小组,真正把从前期模型到融资落地的全流程跑完。
    那天晚上,她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封红包,又订了附近一家高档私房菜馆,把整个小组都请了过去。
    饭后她坚持买单,没有让组里会计记账。有人开玩笑:“这顿我们得给你挂账啊。”
    她轻声:“下次送审再卡,就当这顿白吃。”
    说完这句,她自己也笑了。
    第二天是周六。
    佣人刚揭下粥盅的盖子,沉纪雯便关掉电视,拉开椅子坐下。她穿着一件藏蓝细条家居裙,头发随意扎着,眉眼清清爽爽。
    “签约完成了。”她夹了块虾饺,“融资结构也定下了。”
    对面,欧丽华慢了半拍才抬眼,目光落在她脸上。
    “嗯。”
    “挺快的。”
    几个字很轻,语调却不似寻常应付,带着她罕见的一点点松口气的意味。
    沉纪雯神色没动,低头盛了碗粥,没打算说太多。
    欧丽华拿起筷子的动作轻了点。
    “第一次谈成,是不是比你想象的难?”
    沉纪雯顿了下:“没有特别难。”
    欧丽华看着她,眼底的骄傲慢慢浮了出来,却没有说破。
    只是缓缓笑了一下,语气仍是温平:“你不是个需要鼓励的人。”
    “但你要是想听一句——我觉得你做得很好。”
    沉纪雯手指顿了顿,继续低头吃早餐。
    那句“你做得很好”,在沉纪雯耳里,不像鼓励,倒更像一种认可。
    一种,来自成年人之间,稀有而平等的认可。
    而这份认可,从欧丽华口中说出时,几乎已是最高的奖赏。
    不过,沉纪雯从不缺这个。
    她的人生从来不是为了争取父母的肯定,也无需靠成绩换取关怀。她一向知道,父母爱她,无条件的,毫无保留。
    正因如此,她才会如此执着地要独立完成这一切。
    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想看看,没有任何支撑时,她能走到哪里。
    早餐吃到一半,晨风从太平山半腰吹上来,窗帘动了动。
    欧丽华忽然开口:
    “不过看你今天的样子……不像特别高兴。”
    沉纪雯抬起眼。
    “我挺高兴的。”
    “嗯。”欧丽华像是随口说,“只是,你这种高兴,不像在做喜欢的事。”
    语气轻描淡写。
    “就像穿对了鞋,能走路了。但未必想一直走这条路。”
    沉纪雯没吭声,目光却停顿了一下。
    她知道母亲看出了什么。
    欧丽华没有再问,只是把碗里的粥喝完,擦了擦嘴,说:
    “你小时候看小说,喜欢在书页上写判词,连言情的你都给人定罪。”
    “……妈妈。”沉纪雯扶额,有点窘。
    “我没说你不行,”欧丽华淡淡一笑,“只是想告诉你,人能走到哪里,靠的是能走多久。但想去哪儿,是另一件事。”
    她放下餐巾,眼神不重,却落得准。
    “你不一定非得走我走过的那条路。”
    沉纪雯只应了一声:“知道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