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历史穿越 > 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 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第14节

假千金回山村后(美食) 第14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何桂香沉默了一会儿才点点头,“阿姝做得挺好,玉书帮了忙,是要谢谢的。”
    “阿娘,咱家跟三叔家关系如何?我让堂弟帮忙,会不会叫阿爹难做?”
    何桂香笑了起来,“不会,你阿爹和你三叔早就放下当年的事了,只是这兄弟俩一样的倔牛脾气,谁都不肯先一步低头。你三婶惯会做人,瞧着罢,你三婶过不了多久就要亲自上门谢你这条鱼了。”
    “三婶人如何,分家之前可欺负过阿娘,若她也叫娘受过气,我可不会给她好脸色。”
    何桂香连忙道:“没有的事,可不许给你三婶脸色看。”
    分家前一大家子相处多年,难免磕磕绊绊,她性子软和,在妯娌间是吃了不少亏,但说到底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大嫂偷奸耍滑,爱占便宜,嘴上说话也难听,三弟妹有便宜可占的时候也不会放着不占,但她这人会处事儿,什么地方占了她的便宜,便会在其他事情上还回来一二,譬如大嫂有时候说了难听话,她会帮着还几嘴,大嫂若是做得太过火,她也会直接告给老婆子。
    何桂香领她的情,所以三弟妹平日不喜欢干的话,她苦一点儿累一点儿也就帮着干了,三弟妹有时候不好意思,还会给阿瑶和小蒲做一些哄人的小玩意儿,她女红不错,阿瑶最开始便是跟她学的。
    想到从前的事情,何桂香叹了声,“因着分家那事闹不愉快之后,你三婶也很长一段时日没搭理我,你三叔跟你阿爹一样是个没心眼的,当初他黑着脸也要问我们家多讨一亩田这事儿,应当是你三婶背地里拾掇的。但我也不怨她,你三婶心里头一直憋着一股气儿,她想多攒钱把你玉书堂弟送到镇上学塾去读书。可读书费钱呐,攒不到钱,她就只能在田地上打主意。”
    林姝也知道读书费钱,但一直没有很清晰的概念,她好奇问道:“为何一定要去镇上,这十里八村的也没个学塾?”
    “有,怎么没有。咱甜水村隶属井溪镇,井溪镇下头十二个村,这么多村里也就稻香村有学塾,那学塾是一个老童生开的,专门教学童启蒙,开了好些年了,里正家儿子和孙子都是去的那里启蒙,你玉书堂弟小时候也去老童生那学塾待了半年,颇有些读书的天分,奈何你大伯娘闹得厉害。”
    林姝听她这么一说,再思量一番,便也不难理解了。
    西南地区文风不盛,同那些科考大县大镇本就没法比,何况甜水村隶属的这井溪镇,山格外的多,人也尤其的穷困,百姓们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有余钱去读书去科考。整个井溪镇恐怕都没几个秀才,换在别的地方,区区童生哪有资格开学塾,可这稻香村的老童生却是十里八乡唯一的指望。
    想到大伯娘一家有三个儿子,林姝问:“大伯娘的儿子没去学塾?”
    何桂香解释道:“她生前两个儿子的时候,家里光景不大好,吃饱都难,便没送去学塾启蒙,后头你阿婆用多年攒的钱又买了几亩田,家里才稍稍宽裕了些。林多粮,也就是你大伯娘第三个儿子,倒是跟玉书一起去了学塾,奈何是个坐不住的,压根不是那读书的料。她自个儿的孩子不成器,就搅得你玉书堂弟也去不成。”
    “恰逢那会儿小蒲身子骨不好,隔三差五地害病,看大夫拿药都要花钱,你阿婆就叫玉书回来了,说家里宽松些再送他去,可这一回来就再没能去过,如今玉书年纪大了,那老童生借口说不收十岁以上的学童,实则是当初你大伯娘还去学塾里闹了一场,叫老童生生了怒,不愿再收你玉书堂弟了。要想接着学,只得去镇上的学塾,一应花销也会更多。因着这事儿,你三婶这些年对我也是有气的。”
    阿瑶在的时候,一直宽慰她,说即便小蒲身子骨好,依她阿婆的性子也会叫玉书回来,但何桂香还是放不下这事儿,她对三弟妹是有愧的。
    林姝听完若有所思,很快她便笑开,“阿娘,我还当是什么大事儿呢,就这?玉书堂弟想接着启蒙,找我不就行了。我可是从京城侯府出来的,莫说区区启蒙教化,便是琴棋书画我也是样样精通。”
    林姝说这话时那是一点儿不虚。末世来临前,她刚考上重点大学,此后五年也看了不少杂书,学识还算可以,加上有原主的记忆,将那些东西消化成自己的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何桂香听了这话陡然愣住。
    乡下妇人都是大字不识一个,她一时没转过弯来,经闺女这么一提醒才想起,阿姝虽是个丫头,但这当过侯府千金的跟寻常百姓家的丫头岂能一样?
    没想到她家阿姝竟这般厉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如今还能给玉书当女夫子!
    作者有话说:
    ----------------------
    第19章 草鞋
    “阿娘忘啦,我昨个儿做的那观音豆腐便是从书上瞧来的,还有今日这捕鱼的法子亦是来自一本古籍。”林姝笑吟吟地昂起下巴,“你女儿我在侯府这些年可不是白待的。”
    何桂香先是一喜,随即又有些愧意。
    若当年没有抱错,这些本该是阿瑶的罢?
    林姝一瞧她这副表情,便知她又想起女主了,但她心里一点儿不醋,她离开侯府时走得干脆,给双方都留了脸面,侯夫人说不定也会时不时想起她,养了十几年的感情哪是说淡就淡的。
    林姝故作轻松地道:“阿娘又想起瑶姐姐了?”
    骤然被戳穿,何桂香脸上有一瞬的惊慌和无措,随即便是心虚和愧疚,“不是,阿姝你听阿娘解释……我只是、只是想到……”
    “阿娘你别急嘛,我又不会吃瑶姐姐的醋。”
    林姝抱着她的胳膊,头歪在她肩膀上,道:“我知道阿娘心里有愧,我心里何尝不是。但我说句难听的,世家大族的闺秀千金们学琴棋书画这些,除了门面上好看,到头来还是为了日后能嫁个好婆家,可瑶姐姐如今已经得了英国公府的喜爱,那英国公世子琼枝玉树,如圭如璋,人中龙凤,京中多少千金倾慕于他,但他就是非瑶姐姐不可。即便不学这琴棋书
    画,瑶姐姐亦能凭自己本事得到幸福,阿娘你这样想一想,心里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林姝在末世学了一手忽悠人的本事,何桂香被她这么一忽悠,还真就渐渐舒展了眉头。
    其实京城的许多闺秀并不喜欢学什么琴棋书画,不过是大家都学,你不学就好像矮了别人一头。而原身除了这些,还因小时候顾以安的那一句话学得尤其刻苦认真,简直能称最佳模范生。这个过程,她很痛苦,没有从中得到丝毫乐趣。
    可再痛苦,原身得到的好处那是实打实的,学这些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气质,这是重生女主错过的十四年很难弥补的东西。
    但林姝不想何桂香时不时惦记女主,还总是心怀愧疚,当年故意调包孩子的是那侯府的恶奴,又关何桂香什么事呢?
    侯府夫人是骨肉分离十几年的孩子娘,何桂香这个农家村妇就不是跟骨肉分离十几年了?
    真论起来,也该何桂香怨怪侯府的人调换了自己孩子。
    无非是因那侯府高门大户,才叫何桂香明明有理也变无理,觉得是自己亲生女儿抢了别人的好日子。
    若再按原书里的结局那样,原身坏事做尽死在庄子上,大家都欢喜,谁又想过那远在小山村的林大山一家子?
    何桂香招谁惹谁了,就要白白没了一个女儿,亲生女儿死了都是她咎由自取?
    “阿姝,阿娘都明白了,日后不会再钻牛角尖了。”何桂香道,看着自己软软嫩嫩的亲生女儿,心里暖暖的。
    老天爷待她不薄,阿瑶走了,却又送回来这样一个贴心棉袄。
    “阿娘,阿姐,我也要抱抱!”林小蒲学林姝的样儿,也在何桂香身上腻歪起来。
    母女三人亲亲热热地说了会儿小话。
    果如何桂香所料,早食过了没多久,三婶王巧花就挎着一个竹篮子过来了。
    院坝大门敞着,她人一到门口,院坝里的三人便瞧见她了。
    “二嫂。小蒲和……大闺女都在呢。”
    王巧花唤第一声二嫂还有些许不自在,但继那最初的不自在之后,她很快就态度熟络了起来:“玉书拎回去一条大草鱼,我做了焖鱼,一家子都喜欢得紧,问了才知原来是大闺女和小蒲送的。你看看你们,这么客气做啥子,三婶可不能白吃你们的,这是我闲来无事编的两双蒲草鞋,包脚趾的,大闺女跟咱们不一样,是讲究人家,穿这个更体面。喏,你们拿去穿,穿坏了三婶再给你们做。”
    王巧花掀开篮上的碎花布,从里头取出两双草鞋来。
    林姝瞧过去,心下诧异,这是用蒲草编织的草鞋,鞋底厚实,包头圆滑,比她脚上这双草鞋可精致多了,瞧着也舒适。
    王巧花见几人不说话,直接将那鞋一人一双塞到了林小蒲和林姝手里,“快试试大小,小蒲我常见,这鞋子大小错不了,大闺女就来的那次我在人群中扫了几眼,也不知这大小估摸得对不对。”
    林姝看向何桂香,得她一个点头,才欢喜地接过草鞋,“多谢三婶,这草鞋编得真好看,我很喜欢。”
    说着,当下就脱下草鞋换了新的,院坝里踩一踩,居然正正好。
    这三婶只人群里瞄上几眼就能估得准准的,实在厉害。
    林小蒲没舍得换,在脚上比了比,便将新草鞋收了起来。
    “弟妹费心了,快坐罢。”何桂香招呼道。
    王巧花摆摆手,道:“不坐了不坐了,这两日日头好,我还要回去晒麻呢,等回头绩麻的时候,我端到二嫂这里一起?”
    何桂香笑笑,“好,我一个人正嫌无聊。”
    王巧花瞅一眼林姝,再瞅一眼林小蒲,“二嫂哪会无聊,家里小蒲和大闺女陪着你咧,不像我,我家玉书天没亮就跟着他爹一起下田了。”
    何桂香沉默。
    王巧花嘴角下撇,脸上的苦色都重了几分,“二嫂,从前是我斤斤计较,我已经想开了。这人啊,得认命,我们玉书就没那读书的命,你看分家之后,我忙活这些年,连孩子的束脩都凑不够,从前我又去怨怪别人做啥子?玉书早就没提读书的事了,是我自个儿放不下,到头来让二嫂恶了我不说,连累他爹和二哥也生了嫌隙。”
    一开始王巧花就想低头认个错,想着这两家关系兴许慢慢就恢复到从前了,可说着说着,她想着这些年自己闷在心里的苦,一时悲从中来,眼眶都湿了。
    何桂香见了,也有些不好过,想到先前阿姝说的话,她不由看了过去。
    林姝递给她一个宽心的眼神,对王巧花道:“三婶,我这有个法子可以叫玉书弟弟继续读书,无需束脩,只每日早食过后学习一个时辰,他若天资不错的话,只半年便能小有所成,不说去考什么秀才,去镇上甚至县里当个账房却不成问题。”
    王巧花听得发愣,“不收束脩?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林姝笑呵呵地道:“天底下是没有这样的好事,但谁叫玉书是我堂弟呢。”
    王巧花还是没回过神,直到林姝冲她指了指自己,“三婶,我是京城侯府出来的大家闺秀,论识文断字,可不比那些老学究差。我亲自教玉书念书,不收他束脩,只他时不时帮我干点儿杂活就成。”
    王巧花蓦然瞪大了眼,眼底迸射出狂喜的亮光,“大闺女!大闺女你说的管真?!”
    “真真的,今日他热心帮我,瞧着就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不读书怪可惜的。您和玉书若不嫌我是个女夫子,我便做他老师。”
    “嫌什么啊!!”王巧花激动得一把抓住她双手,“大闺女,好闺女,你这般念着你玉书弟弟,日后等他出息了,我叫他给你磕头,叫他孝敬你,不不,我这就把那小子叫来,叫他马上给你磕几个头!”
    林姝立马拽住她,“三婶,您也太见外了。我说的话不管何时都作数,您别心急,今日回去好好跟我三叔和玉书本人商量商量,你们都同意的话,明日叫玉书堂弟吃了早食过来便是。”
    “好好好,好好好。”王巧花连声应道,想到什么忙又问:“大闺女,直接来就成,不用准备什么?比如那笔墨纸砚什么的?”
    林姝笑道:“三婶随阿娘唤我阿姝就成。咱先不忙着准备这些,我先教玉书堂弟识文断字,刚开始就在地上写,等他学得差不多了,咱再买笔墨纸砚练字,这样也能省不少钱。”
    “唉!三婶听你的!”王巧花又好一番感谢,之后才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何桂香看她这样,心底感慨,又觉得自家闺女能干得很。
    “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小蒲,日后你跟着一起学。”
    突然被点名的林小蒲表情茫然,“可是阿姐,我是女孩儿。”
    “女孩儿咋了,女孩儿也能识文断字,你不用考科举,但识了字多读几本书,终归是好的。忘了阿姐为何能做观音豆腐,还抓那么多鱼了?”
    林小蒲顿时被说服,乖乖点头,“那我要学认字,多读书。”
    何桂香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女孩子家家的,识这几个字又有啥子用?最后不还是嫁人,相夫教子,锅灶边忙活。
    不过算了,由着她们去罢。
    “阿娘,阿野哥哥今日可回来?”林姝问。
    何桂香回道:“回来,我和你阿爹早就叮嘱过,只许在山里歇一晚。两日一晚,不管能在山里找到什么,都必须出山。瞧着罢,晚食的时候约莫就回来了。阿野在山里忙活了两日,肯定饿坏了,今儿晚食我们吃干饭!”
    林姝接话道:“我和小蒲抓的鱼阿野哥哥还没尝过,后头我还要拜托他给我挖鱼池子呢,等他回来我亲自给他做一锅酸菜鱼!”
    何桂香笑应道:“成,阿娘帮你生火,阿姝自己做。”
    林姝已经盼着周野赶紧回来,用一大锅鱼肉撑死他了,结果这等到晚食做好,一家四口都吃过了晚食,周野还没有回来。
    天儿已经要黑了。
    林大山望了望天色,眉头拧得死紧,何桂香亦是一脸担忧。
    过了一会儿,林大山突然道:“你们在家里等着,我去村里找几个汉子,一起去深山里瞧瞧。”
    林
    大山正要取了火把出门,不料这时,外头突然闹哄哄起来。
    作者有话说: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