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棠书屋 > 其他类型 > 美食情报王 > 美食情报王 第19节

美食情报王 第19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舟还是第一次碰到稀有级别的食客情报。
    没想到可以通过这位食客,来提高自己小摊的知名度。
    以前几次的食客信息内容都比较简单。
    这正好坐实了他之前的判断——情报的稀有级别更倾向于信息密度,而非别的。
    毕竟,在陈舟看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挺稀有。不能说一个old money,一个老顽主就比别人高出一档。
    虽然这种老大爷确实少见就是了。
    而情报提到,他只是路过,具体怎么样将他招徕到自己的小摊,倒是需要陈舟谋划一下。
    不管怎么说,能提升知名度的机会,还是不容错过的。
    最后,再来看【市场消息】:海滨市,新一轮的消费补贴即日起开始投放,本轮补贴首次纳入电冰箱、洗碗机、微波炉等多种厨用电器。
    国补......陈舟只在前一阵还上班的时候,听同事们聊过一嘴。
    那时候一个月2500的工资,实在是没有必要关注什么满两千减两百的活动。
    “我缺的是那两百吗?”
    但现在他手头上还真攒下来几千块钱。
    想到这里,陈舟难免心生一计:
    “搞个电子喇叭好了,在马路上吆喝几声,兴许能把人吸引过来。”
    对于那位完全陌生的顽主余大爷,一时之间,陈舟也只能想到这个对策了...
    看完今天刷新的情报,没有什么捡漏方面的内容,陈舟不禁感叹:
    兢兢业业的赚钱固然踏实,但利用情报捡点漏,才能快速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
    想到这里,他查看了一下系统等级。
    当前仍是:lv2(350.5/700)
    不过距离升级lv3,只剩一半积分了,目标可期。
    通过积分兑换的技能,由于系统等级的限制,目前只开放了一部分。
    陈舟准备这几天把好评积分攒一攒。
    再下一次刷新情报的之前,突破700积分的大关。
    他最近只是摆个小摊,没打算搞什么限量销售的名堂。所以每天食客数量和每人买几个包子这种事,并不固定。
    通过这几天做生意观察下来,只能说平均到每天,会有个六、七十的好评。
    24小时全天候营业,并不现实。
    还是得集中在晚上的时段,多卖出去一些包子。
    看着(352.5/700)的积分,
    那个由老婆独自贡献的小数点后一位,实在瞩目。
    陈舟不禁暗自摇头。
    如果就只从这个角度而言,林女士各方各面虽然都普普通通,但也是很独一无二的嘛。
    他望向正在洗漱的林女士,说道:
    “老婆,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买的电器?我看国补又出新政策了,厨房电器有补贴。”
    林艺凡笑着道:“你可以再买个冰箱,一个根本就不够用。”
    ......家里的厨房,暂时可塞不下两台冰箱。
    老婆竟然少见的和自己开起了玩笑。
    陈舟有点惊喜。
    不过这倒是提醒他了。
    家里虽然放不下,但可以在自己的小吃车上装一个便携的。
    他现在也不往远处开,小吃车的电瓶,几乎是完全用来给其他设备供电的。
    完全能负载一个小冰箱。
    到时候,他可以把准备好的肉馅放进去,一边包一边卖。
    又能提高点效率。
    ...
    与此同时。
    海滨市郊区某别墅。
    余少春尝了两口家中保姆在几天前腌制的黄瓜,不禁面露难色。
    “这古法腌黄瓜的味道也不行啊?”
    他从桌上拿起一张纸再次核对起来。
    纸上内容,誊抄自余少春前几日从一位朋友那里收来的青花盘子——
    “取嫩胡瓜洗净阴干...入甕时铺姜蒜椒粒...点醇酒...浮麻油...三日味醇”
    “我用的是:有机黄瓜...手工小磨香油...五粮液...
    食材没错啊?也腌制了三天。还特意找了清早期的瓷瓶装的腌黄瓜。
    难道说古时候的饮食也就那意思?”
    余少春还是有点不甘心,他忽然想到,这袁枚致仕后,多在江南一带活动。
    于是乎,恍然大悟:
    “是酒不行!”
    余少春看向自家酒柜中30年份的双沟大曲,又开始了下一轮尝试。
    第19章 你一半,我一半
    在网上填完补贴申请,陈舟先下单了一个便携的小冰箱,20l大容量,支持12v供电,完美契合自己的摆摊需求。
    其实想在外面一边包一边卖,应该算包子摊的常规操作。
    陈舟没有这样做的原因,无非就是现在天气热。
    肉馅摆出去,时间长了,他也不放心。
    除此之外,陈舟又买了一个具备录音功能的小喇叭。
    这,就是给余大爷准备的了。
    至于说家里的冰箱趁机会也换个大的?
    陈舟动过这个念头。
    毕竟家里的电器还是刚结婚的时候买的,用了六七年了。
    但时间久了,他对冰箱也有点感情。
    况且,那上面如今布满各种各样的磁吸贴纸,亦是老婆为数不多的小爱好。
    想想还是作罢...
    在京东上消费一笔,陈舟花掉将近四百块大洋。能享受到20%的补贴,也算是充分利用了这次情报了。
    不过看着上面“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宣传口径。
    他也在心中不禁琢磨起来。
    “不花岂不是更省?”
    ...
    来到幸福菜市场门口,陈舟一眼就看出来哪位是售卖自家蔬菜的人了。
    比起菜市场里面,精心摆放、喷水以保持色泽鲜艳的蔬菜,
    这位大妈卖的东西,上面恨不得还挂着尘土。
    其售卖方式也很特别。
    大妈没有称,只能轮个儿卖:
    “小伙子,这都是我自己家种的黄瓜,也吃不完,一块钱一根,你随便挑。”
    也就是第一眼看上去有点一般,真拿到手上挑挑,还都很不错。
    陈舟大概扫了一眼,有个一、二十根。
    一来其品质确实很好,二来也省得老人家大夏天的还得蹲守那么长时间,于是跟她说道:
    “我全要了。”
    大妈乐了:“你就放心买回去吧,我们也是种来自己吃的。”
    随后帮陈舟装了起来。
    她甚至连分装的袋子都没预备。只有农商银行存款送的帆布兜。
    陈舟都怀疑,如果人家只买个几根,是不是大妈准备让顾客空手拎着回去。
    拎着一小兜黄瓜,陈舟来到永嘉生鲜之后,先扔给了卖肉老张一根。
    “接着!”
    “好黄瓜!”
    老张接过黄瓜后,满脸横肉再次舒展开,露出看上去不怀好意的微笑。多年在菜市场厮混,他是识货的。
    “这黄瓜看着不错嘛,你在哪买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